潮拥寒沙疋练长,东南人物老江乡。
藕花秋晚吴霜落,杜若春深楚水香。
闲对渔樵谈治乱,贪看鸥鹭失兴亡。
无人会得乘桴意,东面区区叹海洋。
潮拥寒沙疋练长,东南人物老江乡。
潮水涌起,裹挟着寒冷的沙滩上,一匹匹白练般的浪花延伸开去。
“东南人物”指那些生活在长江以南的人,他们年华渐逝,在家乡已经变得老去。
藕花秋晚吴霜落,杜若春深楚水香。
到了秋天,荷叶凋零,荷花也渐渐落下,而杜若(一种草本植物)在春天生长得茂盛,散发出清新的香气。
这里的“吴霜”指的是秋季特有的霜,它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楚水香”则暗示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闲对渔樵谈治乱,贪看鸥鹭失兴亡。
闲暇之余,作者与当地的渔民樵夫闲聊时政的治与乱,同时贪婪地看着鸥鹭因失去家园而感到失落。
这里的“治乱”指的是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状态;而“鸥鹭失兴亡”则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无常的认识。
无人会得乘桴意,东面区区叹海洋。
没有人能理解作者乘着桴木(一种古代的船)离开的意愿,只能面对广阔的海洋,感叹世事的无常和自己的处境。
这里的“乘桴意”指的是乘桴而去的愿望,而“东面区区”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地位和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地区风土人情的小诗。通过描绘潮涌、莲衰、菊黄等自然景象,以及渔樵、鸥鹭等人文元素,诗人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江南画卷。
首句“潮拥寒沙疋练长”,以潮水的涌动形容寒沙的广阔,形象地描绘了长江口一带的壮阔景色。接着,诗人用“东南人物老江乡”来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里的“东南人物”既指那些才华横溢的江南人,又隐含着诗人自己的身世。“老江乡”则表达了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哀愁。
接下来两句,“藕花秋晚吴霜落,杜若春深楚水香”,分别描绘了秋天的荷花和春天的杜若,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季节变化和地域特色。这两句话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还增强了画面感。
最后两句,“闲对渔樵谈治乱,贪看鸥鹭失兴亡。”则是诗人在闲暇之余与渔民樵夫聊天,并看着鸥鹭因失去家园而感到失落的情景。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同时,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富有诗意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