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处士老尤贫,颇恨故交无一人。
若使知心得良友,更因多病转相亲。
南山处士老尤贫,
病中四绝句之四。
颇恨故交无一人,
言病中孤独,思结纳知心朋友。
若使知心得良友,
谓如能得一知己,则可与共患难。
更因多病转相亲,
言虽多病,然有知己在,则亦自相亲近也。
此诗以“病中”二字为题,实指作者因病卧床不起,孤苦寂寞,无人来探望的境况。首联点明自己年老贫穷而又患病,感叹友人不多;第二、三两句是说:如果能够结交一个知心的朋友,即使有千种万种疾病,也会觉得十分亲切和高兴了。
南山处士老尤贫,颇恨故交无一人。
若使知心得良友,更因多病转相亲。
南山处士老尤贫,
病中四绝句之四。
颇恨故交无一人,
言病中孤独,思结纳知心朋友。
若使知心得良友,
谓如能得一知己,则可与共患难。
更因多病转相亲,
言虽多病,然有知己在,则亦自相亲近也。
此诗以“病中”二字为题,实指作者因病卧床不起,孤苦寂寞,无人来探望的境况。首联点明自己年老贫穷而又患病,感叹友人不多;第二、三两句是说:如果能够结交一个知心的朋友,即使有千种万种疾病,也会觉得十分亲切和高兴了。
探春慢 和心渊己巳元夕韵 细草粘冰,疏林补雪,衰翁未觉春暖。 曝背低檐,燎衣破灶,谁识舞台歌馆。 乐事如今懒。 谢邻伴、东招西唤。 何消看试华灯,月光今夕团圆。 念昔繁华帝里,侍凤辇夜游,棚晓人散。 迓鼓方催,韵箫正美,忽被西风吹断。 簌簌梅花落,忍听得、一声羌管。 怀古伤情,泪痕湿,春衫短。 【注释】: 1. 探春慢:词牌名。2. 细草粘冰:细小的草被冰封住了。3. 疏林补雪
翻译: 题宋学古,九天玄女自言其师钟尧臣从襄城柳下老翁处得到传授。 天之九数,积阳为数,为何由九天玄女所教? 广陵亦是英勇将帅,但此术却使人迷惑,一用即错。 此术固然荒唐,然而此遇却是稀奇,值得珍惜。 珍重柳下老翁,他的仙居隐士之身未可知。 解释: - 诗中提及九天玄女,九天,指天上的九层;玄女,古代传说中的女性神明。九天玄女,可能是一个神祗或仙人,她以九天为家
【注释】 赠笔生:指赠笔人。笔,即文房四宝中的笔。杨日新:作者的朋友。“雪屋夜明寒”:指冬夜寒冷,但有雪屋的灯光。雪屋,用雪覆盖的屋子,比喻穷困潦倒。“引纸一长吁”:因贫穷而叹息。引纸,即卷轴、卷子,指书信。“贫无食肉相”:没有吃肉的钱来招待宾客。“颇悔身业儒”:对所学知识感到惭愧,觉得没有用处。“晨出生谒入,被褐而长须”:早晨起床去拜访客人,身穿粗布衣服却留长胡须。被褐,即穿破衣。长须
满江红 赠歌者 儿女多情,颇自恨、风云气少。 春梦里、莺啼燕语,瞥然惊觉。 寸寸凌波莲步稳,弯弯拭黛山眉峭。 似红云、一朵罩江梅,天然好。 舞腰细,歌喉巧。 锦茵退,梁尘绕。 更盈盈笑靥,樱唇红小。 金盏爱从心里换,玉山偏向怀中倒。 奈刘郎、前度看桃花,如今老。 注释:儿女多情,很自然地感到自己缺少像风和云一样的气势(意指抱负或才能)。在春天的梦境里,莺歌燕语,忽然惊醒,心中怅然若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抓住诗句中主要表现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加以解释,最后对所给诗句进行简要的解说和分析即可。 “君家汴水阳,吊古游秣陵。秦淮映江月,历代几废兴。”首联“君家汴水阳,吊古游秣陵”交代了刘宗道是汴州人,来金陵游玩。“汴水”指黄河,“汴”即汴梁;“阳”指东面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的《减字木兰花·即席赠歌者夏奴》。 【译文】: 香肌玉润,在花前忽然听到黄莺的歌声。 移步金莲,轻转清眸踏起舞筵。 为娇无力,蜀锦缠头拚百尺。 安处奴乡,且住容山过夏凉。 【注释】: 1. 香肌玉润:形容肌肤如美玉般滋润,芳香扑鼻。 2. 流莺韵:指黄莺清脆悦耳的歌唱声。 3. 移步金莲:指轻盈地转动脚步。 4. 斜转清眸:斜着眼睛,表示妩媚。 5. 蜀锦缠头
【译文】 在双桧堂深处,想起过去那清风吹拂的日子。才过了半载,政声已经传播开来,人们都感到高兴。在鞠草圜门那里,没有纠纷和诉讼,在棠田舍下,留下了人们的爱意。如今问起循吏,有多少人?你是最突出的。明理而宽恕,廉洁而坚定。官位很容易升迁,而自身却难以退隐。苦于簿书事务的烦琐,以及米盐等琐碎事情。雁鹜自怜,群聚成队,龙猪不计子时聚会。望着美人,又向碧云西望,徒增感慨。 【赏析】 此词为送别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赠柯山夏梅月》,全诗如下: 五星配五行,占法具春秋。 参以四暗耀,不知始所由。 经纬十二辰,一国系一州。 三河即豫地,系宋复系周。 晋自居太原,卫本都帝丘。 借问益与并,古有二国不。 三晋俱属冀,韩卫不见收。 尝以扣日者,不语辄掉头。 渠未通古今,敢问儒者流。 气化互生克,躔度有迟留。 因之别贵贱,庶人与王侯。 既云命在天,何以身不修。 经籍古格言,较此殊不侔
注释: 减字木兰花慢 和心渊春雪词: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词,词人以“减字木兰花”为名,寓意着对春天的喜爱。 怪东风太早:感叹春风来得太早了。 未灯夕放琼花:没有等到天黑,就放起了琼花(指烟花)。 是何处瑶姬:是哪里的仙女在欣赏这美景呢? 来看玉树,光彩交加:仙女们来到玉树前,欣赏它光彩交加的美丽景象。 野人但知三白:只知道有三样东西值得高兴,分别是:酒、茶、水。 喜新年、天意荐休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结合重点诗句进行分析。 本词上片写一位佳人,其姿容秀美,仪态万方。“双鬟耸翠”,以美人的发髻为喻,形容她头戴金簪的发髻高耸如山。“低护金莲裙窣地”,写她的裙裾拖地,低垂而柔婉。下片描写这位佳人的歌声,以及她面对景致时的豪迈情怀和不羁之态。“歌声梁绕”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技巧、结构,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此题,要首先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把握关键词语,分析诗中意象,最后分析手法及艺术效果。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小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写景状物,富有情趣。 启山扫松:指诗人自己。启山,推开山门;扫松,扫除山林中的枯枝败叶,使之重新焕发生机。 我肯墦间求餍足:坟地,古称墓地;厌(yàn),满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歌内容,并据此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井竭”意为:井水干涸了。“坎蛙”句意:青蛙在井底鸣叫。“苔栏”即苔藓栏杆,指井栏。“石甃泥浑”意为:井壁是石块砌的,井底是泥土的,已经干了。“焦稼不为箪食计,一瓢饮水亦良难。”意为:干瘪的庄稼不再计较一箪食物,一瓢水也够喝。“箪食”“一瓢”都是古代用来盛饭和水的器具。
窥园先生每日好窥园, 学圃工夫细讨论。 卖李不须先去核, 耘瓜只恐误伤根。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窥园:指观察园林,比喻对学问、事业等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2. 学圃:学习耕种的技艺。 3. 去核:去除果实中的种子部分。 4. 耘瓜:耕作瓜类作物时除去藤蔓。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热爱园艺的人日复一日地在花园中辛勤工作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这位“窥园先生”的描写
【注释】 病中四绝:病中写的四首诗,本诗是其中之一。 无憀(wú huán):愁苦,悲愁。 奈情何:无奈之情何?奈,无可奈何。 佳人:指美貌的女子。 莫怪:不要责怪。 雀可罗:形容门前喜鹊很多。可罗,可以罗网捕捉。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的七绝。前两句以老翁的病痛与“樱桃杨柳”为喻,写出了衰老的痛苦;后两句又以佳人的薄情来反衬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
注释:树叶纷纷飘落,堆积在树根上,使得树根显得更加郁郁葱葱。疏林中隐约传来车马声,让我怀疑是不是已经到了村口。 卧在床上听到车马声从墙角边经过,于是没有事情就叫儿子早早关门。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秋景的田园诗。首句“叶落萧萧壅树根”,写秋风扫过落叶纷飞的景象,落叶堆积在树根上,给树木披上了厚厚的一层“金装”。次句写远处的树林,被秋日的阳光照得半边像是“疑是”村。第三句通过“卧听”一词
【注解】: 浪说 —— 随便说说(苏公:苏轼) 久已 —— 很久了,已经 翁自 —— 自己(翁:我) 厌馀年 —— 讨厌多余的岁月 雪堂二 —— 就是雪堂的两个客人 相从 —— 互相交往 姓字时 —— 当时(姓字:指名字和字号) 惜不传 —— 可惜没有传下来 【译文】: 我随意说说,苏轼早就成仙了,岂知你厌倦多余的岁月。 雪堂的两个客人,可以互相交往,他们的姓名和字号,当年都值得传扬。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