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及杨仪,两人蜀俊乂。
各怀专妒心,曲直竟谁在。
孔明惜其才,未尝辄偏废。
渭南反旆归,师在千里外。
朝臣意左右,魏为杨所害。
杨亦不得死,晚用姜维辈。
蜀竟以是亡,束手付邓艾。
艾复矜其功,受制于钟会。
四人共一律,皆以专妒败。
家国莫不然,呜呼可为戒。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读史”为题,通过描写诸葛亮的用人和被废、魏延的被杀、杨仪的被害、姜维的晚起等历史人物,揭示了妒忌败事的道理。
【答案】
译文:
(1)魏延和杨仪,两人是蜀中英才。
(2)各怀私心,嫉妒在谁?
(3)诸葛亮爱惜他们的才能,从未偏废。
(4)渭南反旆,师已远去千里之外。
(5)朝臣意在左右,魏延却被杨仪所害。
(6)杨仪也不得善终,后来用姜维等人。
(7)蜀国竟因妒忌而灭亡,束手听凭邓艾。
(8)邓艾又矜夸他的功劳,受钟会控制。
(9)四人共同一条规矩,都因妒忌而失败。
(10)国家没有不这样的吧!唉,这是值得警惕的教训啊!
赏析:
这首诗是咏史之作,作者通过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评论,来说明妒忌败事的道理。全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四句,写魏延与杨仪互相猜忌的情况。第二层,五句以下,写杨仪被害后,姜维等人相继而起,但最终都被邓艾击败。第三层,六至十句,写妒忌败事的道理,点明主旨。诗人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国,都没有不妒忌的,因此,应该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