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乌昔哺雏,日夜望雏长。
安知风雨横,故巢堕草莽。
乌羽日摧颓,雏饥竟何往。
其一止海隅,雌飞鸣相向。
反哺若天性,迎乌致其养。
我衰发尽白,儿长忽先丧。
赠君慈乌篇,老泪滴纸上。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徐观,字介吾,南宋诗人、画家,与弟观、观父观文同为当时著名的文人画家。本诗作于绍兴十六年(1146),徐观因家事而流寓海陵。时徐氏长子已随其父寄居海陵,其侄徐观伯来索诗,故作此诗以答之。
慈乌:乌鸦。古代传说中,乌鸦的雏鸟长大后会反过来喂养自己的母亲。
安知风雨横,故巢堕草莽。
安知:怎么知道?
巢堕草莽:巢在草丛中坠落了。
“乌羽日摧颓”,乌羽:乌鸦的羽毛。
乌羽日摧颓:乌鸦的羽翼日渐憔悴。
“雏饥竟何往?”:雏鸟饥饿到底要往何处呢?
反哺若天性,迎乌致其养。
反哺:反哺是比喻孝道,指乌鸦长大能反哺养育其母,所以用来形容孝顺父母。
“我衰发尽白”,我:作者自称。
老泪滴纸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之情无法抑制,泪水滴落在纸上。
【赏析】
此诗为赠子观伯之作。徐观曾因家事流寓海陵,时其长子已随其父寄居海陵,其侄徐观伯来索诗,故作此诗以答之。全诗通过描写乌鸦反哺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思念和对家庭亲情的珍重,同时抒发了人生无常、人生易逝的感慨。
写慈乌反哺的故事。慈乌是一种鸟类,传说中,它长大后会反过来喂养自己的母亲。这里借这一故事表达对儿子的深情厚意。颔联承上启下,写慈乌的悲哀。慈乌的羽翼日渐憔悴,雏鸟的饥饿却无法得到满足。颈联承接上文,进一步写慈乌的悲哀。慈乌的悲哀是因为它的母亲已经离去,而它只能孤零零地站在荒野之中。尾联点明主题,表达自己对家庭亲情的珍重。同时,尾联也抒发了人生无常、人生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