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轩记待月,纵笔说性命。
岂惟不知月,实亦不知性。
文虽欧苏工,理至关洛定。
人心如明月,尘垢失清净。
雾收海气澄,天迥风力劲。
持我光明珠,照此大圆镜。
镜中双彩鸾,翔立请骖乘。
御宴影娥池,神飙忽吹醒。
鸾飞晓镜空,龙睡渊珠静。
依旧碧潭心,无复琼楼兴。
韩郎固有言,仙人未贤圣。

东轩记待月,纵笔说性命。

岂惟不知月,实亦不知性。

文虽欧苏工,理至关洛定。

人心如明月,尘垢失清净。

雾收海气澄,天迥风力劲。

持我光明珠,照此大圆镜。

镜中双彩鸾,翔立请骖乘。

御宴影娥池,神飙忽吹醒。

鸾飞晓镜空,龙睡渊珠静。

依旧碧潭心,无复琼楼兴。

韩郎固有言,仙人未贤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首联“东轩记待月,纵笔说性命。”描绘了一个人在东轩等待月亮的场景,同时在月光下纵情抒发自己的生命观念。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夜晚,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于生命的看法。

颔联“岂惟不知月,实亦不知性。”进一步展开主题,指出主人公不仅不知道如何欣赏月亮,更不知道生命的真谛。这里的“性”是指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深入的思考。

颈联“文虽欧苏工,理至关洛定。”则是对前两联的总结,表明主人公虽然学识渊博,但对于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却无法理解。这里的“欧苏”指的是宋朝的欧阳修和苏轼,他们的文学作品虽然优美,但却无法触及生命的本质。而“关洛”则是指中国的两个重要地区,代表着中国古代的学术和文化。这两句诗强调了文化和知识的局限性,同时也反映了主人公对于生命本质的困惑和探索。

接下来的句子“人心如明月,尘垢失清净。”进一步探讨了人类的心灵与月亮的关系。这里将人比喻为月亮,表示人的内心深处应该像明亮的月亮一样清澈无暇,但现实中的人往往被尘世所困扰,失去了清净的心态。这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诗句“雾收海气澄,天迥风力劲。”则描绘了一个清新的景象,海气消散、云雾散去、天气晴朗、风力强劲。这些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社会环境的改善和人们心态的转变。

尾联“持我光明珠,照此大圆镜。”则以“光明珠”比喻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表示要像明珠一样照亮人生的道路,同时也要以一颗大圆镜来审视自己的内心。这里的“圆镜”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清晰。

最后的两句“镜中双彩鸾,翔立请骖乘。”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彩鸾在镜子中飞翔并邀请主人公一同乘坐。这象征着美好的愿景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对人类心灵的探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对社会环境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