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双峰老,光明两足尊。
午窗钩竹影,冻笔点梅魂。
斋近乌啼树,禅回虎伏门。
春来有新雁,劝我趣归辕。

诗句释义

1 髫龀侍诸父拜双峰:指的是年轻时,跟随父亲和长辈学习,拜访双峰山。

  1. 未尝敢有题咏:未曾尝试在山上留下诗作或题字。
  2. 二十年来接武于玉堂瀛洲:形容自己在这二十年中,一直与父亲同处一地,如兄弟一般。”接武于玉堂瀛洲”中的玉堂、瀛洲,分别指代官府与仙界。
  3. 霜露之思缺然有腼:因季节更迭而感到的思念之情。”缺然”表示思念之深。
  4. 近开平石长老兴废补仆光绍前闻:提到接近开平的石长老,可能是指一位历史人物,他关注过兴衰之事并传承下去。
  5. 遂述旧怀为六诗且伸叹仰:于是叙述自己的旧怀(往事),写了六首诗,表达对某人的敬仰之情。

译文

我年少时随从父亲和众长辈前往双峰山,未曾留下任何诗句。转眼二十年过去,我一直与父亲共处一地,如兄弟般亲密无间。随着四季的变迁,我心中始终萦绕着对父亲的深深思念。近来,我在近开平的石长老处听闻有关兴废之事并得到其传道授业。为此我写下了六首诗歌,以表达我对那位先人的敬仰之情。

注释

  • 髫龀: 童年。
  • 双峰: 地名,可能是作者家族的祖居之地。
  • 未尝: 没有,从未。
  • 玉堂: 古代高级官员办公的地方。
  • 瀛洲: 泛指神仙居住的仙境。
  • : 靠近。
  • 石长老: 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上著名的长者或智者。
  • 兴废: 兴盛与衰落,此处指政治或社会的兴衰。
  • 补仆: 补充,延续前人的事业。
  • 光绍: 继承,发扬光大。
  • 旧怀: 过去的思绪或情感。
  • 六诗: 六篇诗歌。
  • : 表达,抒发。
  • : 敬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双峰山及其先祖深深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与先辈共同经历岁月变迁的感慨。通过描述与父亲同处一室的情景,以及对其兴衰之事的关注和传承,诗人展现了一种家族间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朴实而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往昔记忆的回忆,传达了作者对家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及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