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阙虚无里,城低纳远山。
白榆迷雁塞,青草补龙湾。
市簇家家近,官清日日闲。
重游深问俗,渐恨鬓毛斑。

【注释】

上京:指长安。杂咏:即咏史,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十首:这里指《上京杂咏》共十首诗。天阙(qiàn):皇宫的正门名。虚无:空无所有。城低:城墙不高。纳:包含、容纳。远山:远处的山。迷:迷惑不清。白榆:白榆树,落叶灌木或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春季开白色花朵,秋季结红褐色果实,木材可做家具和建筑材料。雁塞:大雁居住的地方,这里指边塞。青草:青色的草地,泛指草原。补龙湾:即“龙湾”,指龙湾驿道上的绿草。市簇:集市聚集。家家近:每家都很接近。官清:官清廉。日日闲:每日闲暇无事。重游:再次游览。深问俗:深入询问民俗。渐恨鬓毛斑:渐渐对头发花白感到遗憾。鬓毛斑:形容年老头发变白。

【赏析】

此诗为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岑参在长安时所作。诗中表现了诗人初到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对京城繁华景象的惊叹,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民风民俗的好奇之情。

第一句“天阙虚无里,城低纳远山”,描绘出长安城的宏伟壮丽,城墙虽矮,但容纳了远方的群山,表现出了城市的辽阔与大气。

第二句“白榆迷雁塞,青草补龙湾”,描述了长安城周围的自然环境,白榆树丛中仿佛有大雁在飞翔,而青草地上则像龙湾一样广阔。

第三句“市簇家家近,官清日日闲”,展现了长安城内商业繁荣、百姓生活富足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厌倦。

第四句“重游深问俗,渐恨鬓毛斑”,反映了诗人对当地民风民俗的好奇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了他对衰老的无奈与感慨。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长安城的繁华与美丽,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