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消路尘,春风散林缬。
荡荡长安门,客子千万辙。
城阴有一士,淡食羹不啜。
采彼松上露,煮石化晴雪。
沈冥护真性,觞至那复说。
向来舌本淡,今作耳根热。
维南有樛枝,岩溜滋百结。
在德良自防,居屯讵为折。
念此长夜深,寒光吐残月。
【注释】
怀伯生:诗人自号。伯生,即元结,唐代文学家。长安:唐都城,今西安。松上露:松树的露水。
霁(jì):雨后天晴。沈冥:深奥玄妙。觞(shāng):酒杯。维南:南方,此处泛指山南。樛(jiū)枝:弯曲的树枝。在德:遵循道德规范。
【译文】
春雨洗去路尘,春风吹散树林。
浩荡的长安门楼,千万游子各奔前程。
城南有位高士,淡食羹而不吃。
采那松树之露,炼制成霜雪。
深奥玄妙护真性,杯中醇酒不须言。
以前舌根很淡薄,如今耳根却热得难受。
南方有条弯弯曲曲的树枝,溪水流淌滋润百草。
遵循道德良自防,处世艰难也无妨。
长夜漫漫思此情,寒光吐尽残月辉。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描写了一个隐逸之士的生活和情趣。首句“春雨消路尘”写出了春天的景色;第二句“春风散林缬”写出了风中的树木;第三句“荡荡长安门”写出了长安城的宏伟;第四句“客子千万辙”,写出了无数游子奔赴远方;第五句“城阴有一士”,描写出了隐者的形象;第六句“淡食羹不啜”,写出了他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状态;第七句“采彼松上露”,写出他采集露水炼制药物的技艺;第八句“煮石化晴雪”,写出了他炼丹成仙的志向;第九句“沈冥护真性”,写出了他修炼身心;第十句“觞至那复说”,写出了他饮酒的乐趣;第十一句“向来舌本淡”,写出了他的清贫生活;第十二句“今作耳根热”,写出了他内心的烦恼;第十三句“维南有樛枝”,写出了他隐居生活的地点;第十四句“岩溜滋百结”,描写出他的生活环境;第十五句“在德良自防”,写出了他对道德的坚守;第十六句“居屯讵为折”,写出了他的坚毅性格;最后一句“念此长夜深,寒光吐残月”,写出了他思念故乡的情感。整首诗通过写隐者的生活和情趣,表达了对隐者的赞美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