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观沧海,天涛碧因依。
下有珊瑚株,红光射云辉。
玩之不忍舍,歘吸双龙飞。
远为尘中游,坐觉颜色违。
哀哉西山士,饥食周原薇。
【注释】
次韵杂诗二首:即《和陶靖节先生杂诗》二首。
少年观沧海:指陶潜少时,常观海思归。
天涛碧依:大海波澜壮阔,碧波环绕。
珊瑚株:海底的珊瑚礁。
红光射云辉:珊瑚发出红色的光辉,映照在云彩上。
玩之不忍舍:玩赏着这些珊瑚,舍不得离开。
歘(xū)吸双龙飞:突然间,仿佛有两条龙被吸引,从水中飞出。
远为尘中游:远处如同在尘土之中游玩。
坐觉颜色违:坐着就感觉到颜色已经改变。
哀哉西山士:可怜那西山之下的读书人。
饥食周原薇:饥饿时只能吃野菜。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自己的联想,把眼前这一幅美丽的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
起句“少年观沧海”,是写诗人少时常读《观沧海》,并由此而兴起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次句“下有珊瑚株,红光射云辉”。这里运用想象、夸张手法,把海底的珊瑚礁描绘成一座座矗立在海中的珊瑚山,形象逼真、绚丽多彩。诗人站在海边,仰望天空,看到阳光从云缝中泻下来,照亮了云间。
三、四句是全诗的重点。“玩之不忍舍”,是说诗人看着眼前的珊瑚,爱不释手,久久不愿离开;“歘(xū)吸双龙飞”,是说这两座珊瑚山,突然之间好像活了一般,从海底飞腾而出,直上云霄。
五、六句是全诗的收尾。“远为尘中游”,诗人想象自己已脱离尘世,遨游在天上。“坐觉颜色违”,诗人又想象自己因长久观赏,连容颜都发生了变化,显得苍老多了。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历山水之后,面对美景所发出的感慨和思考。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对自然美的描写和赞美,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深刻感受,表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