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家住在湘江曲,门枕湘江春水绿。年年长是暮春时,两岸人家啼布谷。
自君话别湘江头,独上层楼弹箜篌。蛾眉不扫远山碧,满堤芳草春正愁。
举头不见君,但见湘江云。江云聚复散,妾心空如薰。
举头不见君,但见湘江水。江水去不回,妾颜为谁美?
湘江云,湘江水,云水悠悠何日已?举头望君君不回,门前杨柳空依依。
春闺怨
红妆女儿灯下羞,画眉夫婿陇西头。
自怨愁容长照镜,悔教戍守觅封侯。
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天晚上独自登楼时的所见所感,她看到陌头杨柳的绿意,心中涌起对丈夫远征的思念和悔恨。
- 诗中的“凝妆”指的是精心打扮后的样子,而“画眉”则是指女子化妆修饰眉毛,这两个动作都体现了女子的细心与美丽。
- “陇西头”可能指丈夫出征前的地点,也可能是丈夫所在的遥远之地,这里的“头”字可能是一个误植或者是方言中的表述,使得诗歌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 “征戍”指的是征战和守卫边疆的行为,而“觅封侯”则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立功封侯,得到荣耀和地位。
- “自怨愁容长照镜”,这句诗描绘了女子在镜子前常常看到的是自己因思念而忧郁的面容,这种自我反思的情绪加深了她对生活的感慨。
- “悔教戍守觅封侯”,这句话反映了女子对自己当初劝诱丈夫去征战以获取封侯的后悔之情,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此感到内疚。
赏析:
王昌龄的《春闺怨》通过细腻而含蓄的笔触,展现了一位闺中少妇的心理变化。诗中女子在春天的夜晚,独自登上翠楼,眺望着陌上杨柳的绿意。然而,这美景并未带给她喜悦,反而引发了她的深深忧虑和后悔。她的后悔不仅源于对丈夫远征的思念,更源于自己曾经的无知和轻率。她希望自己当初能够劝阻丈夫的征战,而不是让他为了功名利禄而远赴边关,这样的抉择无疑让她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懊悔。
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而深刻,从一开始的天真无知,到登楼时的幼稚憨态,再到发现柳色后的情思起伏,最后是对自己的后悔和省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转的手法,将女子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的“云水悠悠何日已”、“但见湘江水”等句子,更是以景寓情,借景抒情,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