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萱草绿朵朵,白发慈颜不解忧。
尽卖刻辞供菽水,谁怜蹀足遍长洲。
诗句解读与译文
诗句详解
- “北堂萱草绿朵朵”:
- 意象分析:这里用“北堂”来指代母亲的居所,而“萱草”是一种象征母爱的植物。在中国文化中,萱草常被用来代表母亲,因为“忘忧”是其别称。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怀念。
- 情感表达:通过这种生动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思念。萱草的繁茂象征着母亲的健康和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母亲年老体衰的担忧。
- “白发慈颜不解忧”:
- 人物特征:这里的“白发”指的是母亲的白头发,而“慈颜”则是指母亲那慈祥和蔼的面容。这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同情,尽管母亲已步入老年,但她仍然保持着慈祥和善良的性格。
- 情感深化:这句诗不仅描述了母亲的形象,更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于母爱的理解和感激。他看到母亲的白发并没有减少她的笑容和温暖,反而让他更加珍惜与母亲共度的时光。
- “尽卖刻辞供菽水”:
- 生活描写:此句反映了诗人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卖掉所有能卖的东西,只留下最基本的生活供给(如食物)。这里的“刻辞”可能指的是刻有诗文的碑文或其他纪念物,而“供菽水”则是提供基本的粮食,比喻生活中的简朴和清苦。
- 生存状态:这一部分揭示了诗人的生活困境,以及他对家庭的经济负担感到沉重的心情。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现状,他们往往为了生计而奔波,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维持生活。
- “谁怜蹀足遍长洲”:
- 形象描绘:“蹀足”可能是指因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而导致的脚痛或疲劳。“长洲”可能是一个地名,也代表着漫长和艰辛的生活道路。这里通过“蹀足”和“长洲”,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他人同情的渴望,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艰难处境。
- 社会关怀:此诗句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描述,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切,希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通过这样的对比和呼吁,诗人希望引起更多人对贫困和艰苦生活条件的注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母亲住所、外貌和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无尽关爱。诗人通过使用典型的意象(如萱草)和生动的描写(如母亲的白发、慈祥面容),巧妙地传达了母爱的温暖和诗人的孝心。同时,通过描述生活的艰难和对他人遭遇的同情,诗人展示了自己身处困境中仍不忘社会责任的一面,呼吁社会的更多关注和支援。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深情、感人至深的佳作,既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感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