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探禹穴,六月剖丹荔。巫峡与洞庭,仿佛苍梧帝。
三吴震泽区,幼妇蛾眉细。唱歌搅人心,不可久留滞。
沿淮达汶泗,摩挲泰山砺。圣乡有亡书,求道亦容易。
童子操觚牍,价重麒麟罽。京国天下雄,豪英尽一世。
舞羽肃文教,櫜甲饰武备。马迹见腾尘,车辙闻戛轊。
翚骞天观起,鳞杂井屋缀。千亩开灵潢,驯象浴其汭。
我皇拓文场,群髦咸战艺。汩予黔娄生,言辞罔絺绘。
但幸晁董死,收拾在等第。胪传下阊阖,恩泽承滂沛。
春云覆林塘,杂花悬火齐。词垣正舒华,吹竽独无喙。
执笔御史府,羞缩如牡蛎。弹评则春秋,龃龉失剞劂。
问俗西夏国,驿过流沙地。马啮苜蓿根,人衣骆驼毳。
鸡鸣麦酒熟,木盘荐乾荠。浮图天竺学,焚尸取舍利。
安定昆戎居,贪鄙何足贵。返途历邠岐,原田表古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壮游八十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第一段:远行探禹穴,六月剖丹荔。巫峡与洞庭,仿佛苍梧帝。

  • 远行探禹穴:表达了诗人为了某种目的(可能是求知或探险)而踏上了一段长途旅行。
  • 六月剖丹荔:在炎热的夏季,诗人品尝了荔枝,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和季节的变化。
  • 巫峡与洞庭:巫峡和洞庭湖分别位于长江三峡和洞庭湖地区,这里的山水景色令人向往。
  • 仿佛苍梧帝:诗人在这里想象自己置身于神话般的世界中,仿佛成为了一位帝王。

第二段:三吴震泽区,幼妇蛾眉细。唱歌搅人心,不可久留滞。

  • 三吴震泽区:指的是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地区,这里曾是古代吴国的都城。
  • 幼妇蛾眉细:描写了江南妇女的美丽容貌和温柔的气质。
  • 唱歌搅人心:形容歌声悠扬动听,能够深深地打动听众的心灵。
  • 不可久留滞: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和美人的喜爱,但也暗示了他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段:沿淮达汶泗,摩挲泰山砺。圣乡有亡书,求道亦容易。

  • 沿淮达汶泗:描述诗人沿着淮河、汶水和泗水一带游览的经历。
  • 摩挲泰山砺:表示诗人在攀登泰山时,感受到山石的坚硬和自己的渺小。
  • 圣乡有亡书:暗示泰山附近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代圣贤留下的书籍等宝贵资源。
  • 求道亦容易:表示在这片圣地求学或求道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周围环境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

第四段:童子操觚牍,价重麒麟罽。京国天下雄,豪英尽一世。

  • 童子操觚牍:描述了孩子们在学习写字的情景,他们手持毛笔,专注地练习着书法。
  • 价重麒麟罽:比喻这些孩子将来的价值将会非常高,如同珍贵无比的麒麟皮毛一样。
  • 京国天下雄:描绘了京城(长安)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
  • 豪英尽一世:意味着这个时代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他们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五段:舞羽肃文教,櫜甲饰武备。马迹见腾尘,车辙闻戛轊。

  • 舞羽肃文教:形容人们通过舞蹈等形式来弘扬文化和教育。
  • 櫜甲饰武备:表示人们在军事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保卫国家安全。
  • 马迹见腾尘,车辙闻戛轊:形容道路上车辆往来频繁,尘土飞扬,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

第六段:翚骞天观起,鳞杂井屋缀。千亩开灵潢,驯象浴其汭。

  • 翚骞天观起:形容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云彩,它们像翅膀一样翩翩起舞。
  • 鳞杂井屋缀:形容地面上房屋鳞次栉比,井然有序。
  • 千亩开灵潢:指广阔的田野上有一条条水流纵横交错,如同天然的水渠。
  • 驯象浴其汭:形容大象们在河边洗澡的场景,河水清澈见底。

第七段:我皇拓文场,群髦咸战艺。汩予黔娄生,言辞罔絺绘。

  • 我皇拓文场:表明皇帝致力于推广文学艺术事业,为百姓提供了更好的文化生活。
  • 群髦咸战艺:表示众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投身于各种技艺的学习和发展。
  • 汩予黔娄生:借用了“汩”字,意为淹没在人群之中,不为人所知。
  • 言辞罔絺绘:表示诗人虽然言辞华丽,但缺乏实际内容的支撑。

第八段:但幸晁董死,收拾在等第。胪传下阊阖,恩泽承滂沛。

  • 但幸晁董死:表达了诗人对晁错被杀一事的庆幸之情。
  • 收拾在等第:意味着经过一番努力后,诗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或地位。
  • 胪传下阊阖:指在皇宫中接受赏赐和荣誉。
  • 恩泽承滂沛:形容皇帝给予的恩惠和赏赐如同江河之水般浩荡无边。

第九段:春云覆林塘,杂花悬火齐。词垣正舒华,吹竽独无喙。

  • 春云覆林塘:描绘了春天云朵覆盖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杂花悬火齐:形容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色彩斑斓。
  • 词垣正舒华:指宫殿前的栏杆上盛开着鲜花。
  • 吹竽独无喙:借用了“吹竽”的故事,比喻那些只会说空话的人。

第十段:执笔御史府,羞缩如牡蛎。弹评则春秋,龃龉失剞劂。

  • 执笔御史府:表示诗人在御史府担任官职,有机会参与政务工作。
  • 羞缩如牡蛎:形容诗人在官场中低调谨慎,不愿意炫耀自己的才能。
  • 弹评则春秋:意味着诗人在评价事物时,能够公正无私地看待问题。
  • 龃龉失剞劂:表示在官场纷争中,诗人失去了原本的锐气和锋芒。

第十一段:问俗西夏国,驿过流沙地。马啮苜蓿根,人衣骆驼毳。

  • 问俗西夏国:表达了诗人对西域各国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 驿过流沙地:形容诗人在沙漠地带骑马旅行的经历。
  • 马啮苜蓿根:描绘了马匹吃苜蓿草根的情景,暗示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 人衣骆驼毳:形容当地人穿着骆驼毛织成的衣物,体现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

第十二段:鸡鸣麦酒熟,木盘荐乾荠。浮图天竺学,焚尸取舍利。

  • 鸡鸣麦酒熟:描述了农家丰收的盛景,农民们辛勤劳作后收获满满。
  • 木盘荐乾荠:将新鲜的蔬菜摆放在木盘中,供大家享用。
  • 浮图天竺学:提到了佛教在天竺(印度)的传播和影响。
  • 焚尸取舍利:描述了一些宗教仪式或祭祀活动中焚烧尸体以祈求神灵保佑的情景。

第十三段:安定昆戎居,贪鄙何足贵。返途历邠岐,原田表古畷。

  • 安定昆戎居:表达诗人对边疆地区的安定和繁荣感到欣慰。
  • 贪鄙何足贵:批判了那些贪婪且不知廉耻的人的行为。
  • 返途历邠岐:描述了诗人在返回途中走过了邠州和岐山之间的道路。
  • 原田表古畷:指诗人在农田边欣赏到古老的土地和庄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