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寒滞茅屋,昏晓候春晴。
攲枕江声近,卷帘云气生。
花开从过眼,麦倒最关情。
况复转输苦,边隅未息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锡所作,描述了他在苦雨中的生活感受和对国家战事的忧虑。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注解:
雨寒滞茅屋,昏晓候春晴。
注释:雨水使房屋变得寒冷,导致茅屋无法居住。人们只能在昏暗的清晨或傍晚时刻,等待春天的到来以期待晴朗的日子。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在连绵不断的阴雨中,因寒冷而难以找到合适的住所,只能耐心等待春日的来临。这种天气状况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反映了他当时的无奈与艰辛。攲枕江声近,卷帘云气生。
注释:诗人靠在枕头上倾听着江水的声音,感觉它们离自己很近。当推开窗帘,可以看到天空中的云层开始聚集。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雨天中感受到的自然美景,尽管天气阴沉,但江水的流动和云雾的形成,依然给人以宁静之感。这种对比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一方面被恶劣的天气所困扰,另一方面又对自然界的某些美好现象感到欣慰。花开从过眼,麦倒最关情。
注释:花朵虽然短暂盛开,很快就凋谢了;麦子倒下时,最让人感到心痛。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花朵的美丽转瞬即逝,而麦子的倒下则触动了诗人的情感,引发了他对农作物收成的关注和对生命流逝的感叹。况复转输苦,边隅未息兵。
注释:更何况国家正遭受苦难,边陲之地的战争仍未结束。
赏析: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国家的战乱使得人民生活在困苦之中,而边陲之地的战斗还在继续,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跃然纸上。
整首诗通过对天气、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的心境变化。他既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境,这种矛盾的心情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