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孤城叠鼓鼙,谁家山北复山西。
干戈满地愁相续,道路还乡望转迷。
风度生香花远近,雨团湿翠竹高低。
刘郎欲问桃源路,红叶流波好自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浏览选项,然后到了最后,再返回原文进行比较核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风”是全诗的线索,也是贯串全诗的感情线索。“日落孤城叠鼓鼙”,这是一幅凄凉的画面,诗人站在高处,目送太阳下山,耳闻战鼓声,看到满地都是战争留下的伤痕,这里既写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也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谁家山北复山西”,诗人由眼前的景象想到自己的家乡也遭受战乱,心中无限悲凉。“干戈满地愁相续”,诗人看到满眼的战火,想到的是家乡的亲人也在饱受战祸之苦,心中的愁绪无法言表。“道路还乡望转迷”,诗人回到家乡,却看不到一丝和平的迹象,反而更加迷茫,不知道该往哪走。“风度生香花远近”,诗人在回家的路上,闻到了阵阵花香,那是故乡的花啊!诗人多么想停下来欣赏一番,可是前方的路越来越模糊,只能远远地看着花香。“雨团湿翠竹高低”,诗人看到路两旁的竹子,虽然被雨水打湿,但仍然笔直挺拔,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走过的路。这里的雨团湿翠竹,既是眼前的景色,又寓意着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刘郎欲问桃源路”,诗人此时已经疲惫不堪,只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红叶流波好自题”,诗人终于找到了一片红叶飘落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歇一歇脚。诗人想要题下自己的名字,但是没有勇气,因为他知道,一旦说出自己的名字,就意味着要离开这个地方,离开这个让他感到无比亲切的地方。这首诗写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当时天下大乱。此诗以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凄清、苍茫的战场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无奈与彷徨。

【答案】

译文:

夕阳西下,孤城上响起了阵阵战鼓,是谁的家?

北方的山又回到了西边的山。

满地都是战争留下的痕迹,道路都变得陌生了,家乡的方向变得模糊了。

路边的花儿散发出香气,雨点打湿了绿竹。

我想询问那桃花源的路在哪里?

赏析:

《和刘渊象贤晚眺》是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所作七言律诗。诗中以登高望远为视角,绘出一幅凄清、苍茫的战场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无奈与彷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