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腊日还乡早,弟劝兄酬何怨嗟。
肠断此时同避地,眼穿永夜倍思家。
乡关去雁浑无信,风雨寒灯不作花。
最是五更情调苦,城南吹角北吹笳。

【注释】

当年腊日:指诗人当年除夕回家过年。弟劝兄酬何怨嗟:弟劝我回去与兄长同享团圆,何必埋怨呢?兄劝我回去与兄长同享团圆,何必埋怨呢?

肠断:形容极度悲痛。此时:这个时候。避地:避难。

眼穿:盼望的眼睛都望穿了。永夜倍思家:长夜里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乡关:家乡。雁:候鸟,春天往南飞,秋天往北飞。浑无信:没有一点消息。

风雨寒灯不作花:风雨中点上一盏灯,也照不出花儿的颜色来。五更:旧时的五更时分,即凌晨1、2时。

【赏析】

此诗为杜甫晚年所作。诗人早年因遭乱,曾离家避地,后终于归蜀草堂定居,从此过着清苦的生活,至大历三年(768)正月才得与妻儿团聚。然而,他的心情是沉重的,对家人的思念也是痛苦的。

首联写诗人当年腊日回家过年,弟妹劝他回去与兄长同享团圆,何必埋怨呢?“弟劝”和“兄酬”,两相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苦之情;“何怨嗟”,反诘的语气,表现诗人的愤慨之情。

颔联写诗人此时肠断,同避地,眼穿永夜,加倍思念家乡亲人。“避”字写出诗人在战乱中不得不离开家乡,流落他乡的痛苦心情。“倍思家”写出诗人的孤独感。

颈联写家乡的消息全无,点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雁”、“花”二字,将诗人的愁苦之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雁”指战乱中的百姓流离失所,“花”则暗指诗人自己的境遇。

尾联写最是五更时分情调苦,城南吹角北吹笳——诗人最痛苦的是在深夜里听到家乡传来的号角声和笳声。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痛苦。

【译文】

当年腊月回乡过年还早,弟弟妹妹劝我回去和兄长共度团圆,何必埋怨呢!肠断此时此刻一起躲避战乱,眼穿漫漫长夜加倍思念家乡。

家中的消息全无,风风雨雨寒灯不照出花开的颜色,最让人痛心的是五更时分,听到家乡传来号角声和笳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