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侏儒长三尺,有钱可使粟可食。虎豹天关深九重,直犯龙颜请恩泽。
方朔昂昂饥欲死,每一见之长叹息。长叹息,将何如,东家之邱九尺躯,遍走天下无停车。
绝粮于陈逐于鲁,皇皇何用三千徒。呜呼皇皇何用三千徒,吾宁饱死作侏儒。

【注释】:

君不见:你看不见。

侏儒:指身材矮小的人。

效范先生:效法范先生的为人。

效范先生侏儒行:仿效范先生那种矮小的身材。这里用“效”字,有“效法”、“效仿”的意思。

君不见:你看不见。

侏儒:指身材矮小的人。

长三尺:形容人矮小。

有钱可使粟可食:有了钱就可以买粮食吃。

虎豹天关深九重:虎豹在天上的天门关(昆仑山)深得很,好像有九重一样。

直犯龙颜请恩泽:敢于直接冒犯龙王的颜面,请求恩惠。龙颜,龙王的容颜,代指皇帝。

方朔昂昂饥欲死:东方朔虽然傲慢地昂首而立(像老虎一样),但饥饿得快要死去了。

每一见之长叹息:每次见到他都要长叹一声。

长叹息,将何如:长叹一通,又该怎么办呢?何如,怎么办。

东家之邱:东方的一个土丘。

遍走天下无停车:到处奔走,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绝粮于陈逐于鲁:在陈国、鲁国之间断绝了食物来源。绝粮,断绝食物供应。陈国、鲁国,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家,都位于今天的河南东部地区,这两个地方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皇皇何用三千徒:为什么还要带着三千名士兵呢?

呜呼皇皇何用三千徒:唉,为什么要带这么多的士兵呢?

吾宁饱死作侏儒:我宁愿饿死也不作那个小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借古讽今,以古代的范蠡、张良、冯谖等隐者为榜样,来讽刺那些身居高位却不肯为民造福的贪官污吏,同时表达了自己不愿做权贵的附庸,宁可饿死也不愿做“侏儒”的壮志豪情。

首句“君不见”点题,说明要写一些令人痛心的现实问题,接着用“君不见”引出下面的内容,即“君不见侏儒长三尺,有钱可使粟可食”,意谓君不见世上那些矮小的侏儒,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粮食吃,真是可悲可叹!

“方朔昂昂饥欲死”一句承上而来,说东方朔虽然傲慢地昂首而立,但饥饿得快要死了。这一句中,“昂”字写出了东方朔傲岸的神态;“饥”字则表现了东方朔的无奈和悲凉;“饿欲死”三个字更是突出了东方朔的饥寒交迫之苦,从而与前面提到的侏儒形成鲜明的对照,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侏儒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每一见之长叹息”两句是说,每当见到这些侏儒,都会发出深沉的叹惜之声。这一句中,“每一”一词,既表明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频繁出现感到愤慨,也体现了他对这种卑躬屈膝、苟且偷安的态度感到厌恶。而“叹息”二字则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对此的不满情绪。

“长叹息,将何如?”这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不禁发问:你们这些侏儒们,既然知道这样活着不好,为什么不想想改变一下呢?这里的“将何如”三字,既是诗人对侏儒们的责问,也是诗人心中的一种期待和向往。

“东家之邱九尺躯”四句是说,那些东家的主人啊,他们竟然还敢建造一座高达九尺的大土丘,四处奔走,没有停下的意思。这几句里,“东家之邱”指的是高大的土堆;“九尺躯”则是指那些土堆的高度;“走”字则表现了他们的忙碌和奔波。这四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那些贪婪之人四处奔忙、无所事事的场景。

“绝粮于陈逐于鲁,皇皇何用三千徒”两句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对这些人的描写,进一步揭露了他们的贪婪、虚伪和无能,也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鄙夷和不屑。

最后四句是诗人抒发自己情感的部分。“呜呼皇皇何用三千徒”一句,是诗人对那些贪官污吏发出的感慨之辞。他认为这些人虽然拥有庞大的军队,却不懂得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反而只顾自己的私利,真是可悲可笑!“吾宁饱死作侏儒”一句,更是诗人豪情壮志的体现。他认为与其做一个被权势所利用的侏儒,不如宁肯饿死也不去做那卑躬屈膝的人。这一节中,“宁”字强调了诗人宁愿选择死亡也不屈服的决心;“作侏儒”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人格尊严的追求。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诗人借古讽今,以古代的范蠡、张良、冯谖等隐者为榜样,来讽刺那些身居高位却不肯为民造福的贪官污吏,同时表达了自己不愿做权贵的附庸,宁可饿死也不愿做“侏儒”的壮志豪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