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弃子,子幼情可怜。子长母还去,为子宜思愆。龙争虎斗事翻覆,宝玦王孙捐骨肉。
十年母子安茅屋,菽水真情无不足。奈何一朝辞故帏,子也恸哭牵母衣。
母今弃儿不敢怨,父在深恩母当念。母如不闻竟不留,黄昏门掩青灯愁。
负米归来饮残泣,他家儿女何绸缪。噫嘘嚱,迩来万事足悲咤,负德辜恩满天下。
丈夫尽为温饱谋,妇人何得毋重嫁。

【诗句】

  1. 母弃子,子幼情可怜。
  2. 子长母还去,为子宜思愆。
  3. 龙争虎斗事翻覆,宝玦王孙捐骨肉。
  4. 十年母子安茅屋,菽水真情无不足。
  5. 奈何一朝辞故帏,子也恸哭牵母衣。
  6. 母今弃儿不敢怨,父在深恩母当念。
  7. 母如不闻竟不留,黄昏门掩青灯愁。
  8. 负米归来饮残泣,他家儿女何绸缪。
  9. 噫嘘嚱,迩来万事足悲咤,负德辜恩满天下。
  10. 丈夫尽为温饱谋,妇人何得毋重嫁。

【译文】

  1. 母亲抛弃儿子,儿子年幼时感情可恨。
  2. 儿子长大后母亲离去,为了儿子应该反思过错。
  3. 龙争虎斗的事情不断反复,把宝贵的玉佩给王孙舍弃了身体。
  4. 十年后母子安居茅草屋,用豆水表达真挚的感情是足够的。
  5. 为什么突然离开破旧的帷帐?儿子也悲痛地拉着母亲的衣。
  6. 现在母亲抛弃孩子不敢怨恨,父亲在世时对她的深深怀念应该铭记。
  7. 如果母亲听不到这个消息不再留下,黄昏时刻门关闭着灯光让人感到忧愁。
  8. 背着米粒回来喝着剩下的酒,他家的孩子和女儿们有什么打算呢?
  9. 唉声叹气,近来一切事情都足以令人悲伤叹息,背信弃义的行为让整个天下都蒙羞。
  10. 男子都为了生计奔波,妇女怎能不再次出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庭因母亲抛弃儿子而引发的悲剧故事。诗中表达了对母亲行为的强烈不满和谴责,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婚姻自主权的忽视。通过诗歌形式,诗人展现了对传统礼教的批判以及对人性弱点的揭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