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披甲控紫骝,美人挽辔双泪流。
六月炎埃人命脆,军期稍缓君须留。
彼为兄弟此为仇,朝为公相夕为囚。
岁岁年年苦征战,黄金谁足谁封侯。
烟尘暗天南北阻,英雄尽合回田亩。
当时儿戏应门户,不谓虚名绊官府。
马鸣萧萧渡江浦,重唤奚奴再三语。
将军临阵尔为御,莫把长鞭鞭马去。

《从军别》

注释:
将军:指士兵,这里指诗人。披甲:穿戴盔甲。控:控制(马匹)。紫骝:一种红色的骏马。
美人:指妻子或恋人。挽辔:牵着缰绳。泪水流:流泪。
六月炎埃:炎热的夏季。人命脆:人的生命脆弱。军期稍缓:军队出征的计划稍微推迟了。君须留:你一定要留下。
彼为兄弟此为仇:那时我们像兄弟一样,现在却成了仇敌。朝为公相夕为囚:早晨是高官,晚上却是囚犯。
岁岁年年苦征战:每年每年都在辛苦地打仗。黄金何足:为什么用黄金来封赏自己。谁足:足够谁?谁封侯:谁能被封为侯爵。
烟尘暗天南北阻:战火遮蔽天空,南北阻隔。英雄尽合回田亩:英雄们都回到田野里去。
当时儿戏应门户:那时我们只是玩耍。应门户:应付家庭琐事。不谓虚名绊官府:没有想到虚名会耽误仕途。
马鸣萧萧渡江浦:战马在江边鸣叫。渡江浦:过江。重唤奚奴再三语:又呼唤那个仆人多次交谈。
将军临阵尔为御,莫把长鞭鞭马去:将军在战场上指挥作战时,你不要拿着马鞭抽打马。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品之一,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战争中的悲壮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将军披甲控紫骝”,通过将军的形象,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战士们的英勇气概。紫骝,一种红色的骏马,象征着勇猛和力量。披甲,暗示着士兵们身披铠甲,准备战斗。这一形象立刻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第二句“美人挽辔双泪流”,则转向了战争中的另一面——爱情的悲剧。挽辔,牵着缰绳。双泪流,指两个相爱的人分别时的泪水。这一描写揭示了战争中爱情的悲剧色彩,让人感受到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破坏。

第三句“六月炎埃人命脆”,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环境恶劣和生命的脆弱。炎埃,炎热的夏季。人命脆,指生命非常脆弱。这一描写加深了读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让人们更加关注和平的重要性。

第四句“军期稍缓君须留”,则是对将军的劝诫。军期稍缓,意味着军队的出征计划有所改变或延迟。君须留,指将军应该留下来等待时机。这一劝诫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期待,希望战争能够尽快结束,让人民能够享受和平的生活。

第五句“彼为兄弟此为仇”,则是对战争结果的预言。昔日的兄弟如今却成为仇敌,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这一预言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和危害,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生活。

第六句“朝为公相夕为囚”,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朝为公相,指早晨是高位官员;夕为囚,指的是晚上被俘虏。这一比喻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个人命运的毁灭性影响,让人们深感战争的危害和恐怖。

第七句“岁岁年年苦征战”,则是对战争的永恒性和普遍性的揭示。年年岁岁,一年又一年,战争无休止地进行着。苦征战,指战争中的痛苦和艰辛。这一描写深化了读者对战争的认识,让人们更加关注和平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黄金何足谁封侯”,则是对战争价值和意义的反思。黄金何足,表示黄金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谁封侯,指谁能够被封为侯爵。这一反思引发了读者对于战争目的和价值的深入思考,让人们开始关注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