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年卜宅喜山村,俗事经年不到门。
疏雨与秋添索莫,远烟因晦学黄昏。
倚松野叟清于鹤,偷果溪童捷似猿。
莫笑吾庐太孤癖,尘嚣终胜市朝喧。
【注释】
- 衰年:年老。
- 卜宅:选择住处。
- 索莫:萧条,冷落。
- 远烟:远山的烟。
- 学:仿照。
- 倚松野叟清于鹤:形容隐居的山居老人,像鹤那样清高脱俗。
- 偷果溪童:在溪边偷偷摘水果的孩子们。
- 孤癖:孤僻古怪。
- 尘嚣:尘世的纷扰嘈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山村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首句“秋日村居”,直接点明了季节和地点,为整首诗定下基调,描绘出一个宁静、美丽的农村景象。
第二句“衰年卜宅喜山村”,表明了诗人虽然已经年老,但对隐居山村的喜爱和满足。这里的“衰年”和“卜宅”都是诗人的选择和决定。
第三四句,“俗事经年不到门”,描述了他避开繁杂世事,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的“俗事”可以理解为世俗的烦恼和困扰,而“不到门”则意味着远离这些烦恼。
第五句“疏雨与秋添索莫”,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雨天带来的萧瑟感。这里的“疏雨”和“秋”都与季节有关,而“索莫”则是描述天气和环境给人带来的感觉。
第六句“远烟因晦学黄昏”,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远处的烟雾被黄昏的阳光染上了一层金边,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里的“因晦学黄昏”可以理解为随着天色渐暗,人们的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
接下来四句,“倚松野叟清于鹤,偷果溪童捷似猿”,通过对比来强调隐居者与外界的不同。这里,“倚松野叟清于鹤”形容隐居的老人像鹤一样清高脱俗,而“偷果溪童捷似猿”则是形容孩子们敏捷活泼的样子。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尾句“莫笑吾庐太孤癖,尘嚣终胜市朝喧”,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示尽管隐居的生活可能显得孤独和与众不同,但相比喧嚣的城市生活,隐居更能让人感到宁静和满足。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的追求。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和排斥,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