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陆展修晷,薰风荐微凉。麦波浩无津,细路如桥梁。
溪光林樾润,雨气桑麻香。舂声破幽寂,人影来微茫。
缺垣谁所居?红碧相低昂。翁媪老瓦盆,儿女前捧觞。
我行适见之,亦觉心乐康。昔闻太古俗,今历华胥乡。
向令早知此,讵使田园荒。迷途谅非远,淑景良未央。
于焉遂平昔,孤陋庸何伤。

诗句解析:

  1. 北陆展修晷,薰风荐微凉。麦波浩无津,细路如桥梁。
  • 这句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北陆展修晷”,“北陆”指北方的陆地,“修晷”即修理日晷,用以计时。“薰风”指的是温暖的春风,带来凉爽的感觉。“麦波”指的是麦田中的波浪,“浩无津”意味着广阔无边,没有障碍物。“细路如桥梁”形容道路虽细却像桥一样坚实。整体表达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1. 溪光林樾润,雨气桑麻香。舂声破幽寂,人影来微茫。
  • “溪光林樾润”描绘了溪流旁树木的光影交织,给人一种湿润清新的感觉。“雨气桑麻香”则描述了春雨滋润后,田野中桑树和麻的生长散发出的香味。“舂声破幽寂”指杵臼敲击的声音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人影来微茫”表现了人物活动带来的朦胧感。这句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活动。
  1. 缺垣谁所居?红碧相低昂。翁媪老瓦盆,儿女前捧觞。
  • 这里诗人询问一个被废弃的院子(缺墙),是谁居住过的地方。“红碧相低昂”形容红色的墙壁和绿色的屋顶在天空下显得高低起伏、色彩斑斓。“翁媪”是对老年人的称呼,而“儿女前捧觞”则是说孩子们在前面拿着酒杯,表现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这两句反映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1. 我行适见之,亦觉心乐康。昔闻太古俗,今历华胥乡。
  • 诗人在路上偶然遇见了这个景象,感到内心非常愉快和健康。通过对比“昔闻太古俗”和“今历华胥乡”,诗人表达了对古代纯朴生活方式的向往和现在的反思。这里的“太古俗”指的是远古的传统习俗,而“华胥乡”是神话中的安乐之地,象征着理想化的美好生活状态。
  1. 向令早知此,讵使田园荒。迷途谅非远,淑景良未央。
  • 通过想象如果早知道这种美好的乡村生活就不会让它荒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迷途谅非远”意味着即使迷失方向也不至于遥远,说明生活中的美好时刻并不总是遥远的。“淑景良未央”强调了美好时光虽然短暂但值得珍惜。
  1. 于焉遂平昔,孤陋庸何伤。
  • 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已经适应了这种宁静的生活,不再为过去无知或短浅而感到羞愧。“孤陋庸何伤”意为自己不聪明或知识面窄并不影响享受当下的生活,显示出一种豁达的态度。

译文:

北陆展现着时间的痕迹,温暖的春风带来了些许清凉。麦田的波动如同没有尽头的小河,细长的小路如同一座座桥梁。溪边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空气中弥漫着桑树和麻草的香气。捣衣的声音打破了四周的寂静,人们的身影在微茫中出现。废弃的院落是谁曾居住过的地方,红色的墙壁和绿色的屋檐在阳光下显得色彩斑斓。老人和孩子都在忙碌着,他们捧着酒盏庆祝丰收。我偶然间看到了这一切,心中也充满了喜悦。回想起古代的淳朴生活,如今却难以再找到。如果能早些了解这样的场景,又怎么会让田园变得荒芜?尽管人生旅途可能充满迷茫,但美好的景色永远不会消逝。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那些无知和狭隘又算得了什么?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与和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每一个细节,从北陆的时间痕迹到春风吹拂的温柔,再到麦田的波动和溪边的宁静,都无不展现出大自然的魅力。特别是对于春雨过后田野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复苏和生机勃勃,还透露出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如老人孩子捣衣欢庆的场景,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这些细节不仅仅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诗人感慨如果早些意识到这一点,就不必让田园荒芜,这反映出他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传统价值的尊重。

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起落变化,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喜爱和对未知未来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使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平静和充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