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潇潇,便酿出、新凉庭院。人乍起、一簪楸叶,不堪裁剪。翠幄渐凋槐影瘦,红衣半老蕖香浅。到秋来、何止沉休文,难消遣。
鸿雁杳,音尘断。空极目,烟波满。想故人此际,画阑凭遍。别久几将情做梦,归迟一向恩成怨。对西风、无语黯消魂,行云远。
【注释】
满江红·秋日:词牌名。又名“惜春慢”、“惜花春起早”、“惜余春”。双调一百零七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上片四仄韵,下片两仄韵。
风雨潇潇:风雨声很大。
酿:酝酿,指天气转凉。
乍起:突然起床。
簪(zān):插在头上的首饰,这里指梳头。
不堪:不能,难以。
翠幄:翠绿的帐子。
槐影瘦:槐树的影子变得细长而消瘦。
沉休文:指晋代诗人谢道韫,她有才气,善属文。
鸿雁杳:大雁远飞,音信全无。
空极目:极目远望。
烟波:烟雾弥漫的水波。
想故人:想象着远方的朋友。
画阑凭遍:倚靠在栏杆边。
何止:不止,不仅。
沉休文:这里用典,指晋代文学家谢道韫,因善属文,为王敦所杀。
何止:不止,不仅。
情做梦:形容思念之情难以排遣。
归迟:回家晚了。
一向:一直。
恩成怨:恩爱转为怨恨。
对西风:面对萧瑟的秋风。
无语:无言以对,沉默不语。
黯消魂:心中悲痛得几乎要哭出来。黯:悲伤貌。
行云远:比喻飘忽不定的人或事。
【赏析】
《满江红·秋日》是南宋爱国将领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通过写秋天景色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之情。全词语言豪放,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句“风雨潇潇”点明季节和气候特征,为下文描写庭院景色作铺垫;第二句“便酿出新凉庭院”承接首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季的寒冷,烘托出作者的孤寂心情。接着,作者由景生情,开始描绘自己的处境。“人乍起,一簪楸叶,不堪裁剪”,写早起梳头的情态和无奈的心情。“楸叶”,即楸树的叶子,古人常用来比喻落叶。“堪”意为能够承受、能够忍受,“裁剪”,本意是剪裁衣物,这里指整理头发。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秋风扫落叶的感慨以及对时局动荡、个人命运的无奈。接下来,词人从自然景象转向人生感悟。“翠幄渐凋槐影瘦,红衣半老蕖香浅。”翠幄,绿色的帷幔,这里用来比喻槐树茂密的枝叶。槐树的影子变得细长而消瘦。红衣,荷花的别称。“到秋来,何止沉休文,难消遣。”沉休文指晋代文学家谢道韫,因善属文,为王敦所杀。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词人笔锋一转,将视角转向远方的朋友。“鸿雁杳,音尘断。”大雁南飞,书信断绝。“空极目,烟波满。”极目远望,只见烟雾弥漫的水波。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与友人相隔千里的惆怅。紧接着,词人用了一个典故:“想故人此际,画阑凭遍。”意思是想象着远方的朋友此时一定在倚靠在栏杆边,眺望远方。这既是对朋友的关心,也是对自己孤独处境的一种安慰。然而,这种安慰并未消除词人的孤独感,反而更加强烈了。最后,词人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收尾:“归迟一向恩成怨。”归期迟迟,一直得不到回报,反而成了一种怨恨。这里的“恩成”指得到他人的恩惠或关爱;“怨”则意味着被他人利用或受到伤害。这既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也表达了他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整首词通过描述秋天景色的变化,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之情。同时,词中融入了许多诗词典故和成语,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