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齐鲁,干戈接陇秦。
四郊多壁垒,万里半烟尘。
将帅屯兵久,君王遣使频。
老臣叨视草,进罢益沾巾。
【译文】
烽火连齐鲁,干戈接陇秦。
四郊多壁垒,万里半烟尘。
将帅屯兵久,君王遣使频。
老臣叨视草,进罢益沾巾。
【注释】
齐鲁:泛指今山东一带。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四郊:指国都周围的四个方向。
沾巾:眼泪流下来。
【赏析】
《西内应制即事》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此诗是杜甫于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乱期间写的,表达了他对国家危难的担忧和对统治者的不满,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首联“烽火连齐鲁,干戈接陇秦”,描绘了当时战火连绵、烽烟四起的混乱局面。这两句诗通过“烽火”、“干戈”两个关键词,将战争的紧张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颔联“四围多壁垒,万里半烟尘”,进一步描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困苦。这两句诗通过对四周的壁垒和万里的烟尘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巨大破坏。
颈联“将帅屯兵久,君王遣使频”,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事的关切之情。这里的“将帅”指的是军队的领导人物,而“君王遣使频”则表示皇帝频繁派遣使者来处理战事。这两句诗通过描述将帅的长期屯兵和皇帝的频繁遣使,展现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尾联“老臣叨视草,进罢益沾巾”,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这里的“老臣”指的是诗人自己,而“视草”是指起草文书或诏书的工作。这两句诗通过描述诗人在战争中的困境,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自己的责任感。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在国家危机时刻仍坚守岗位的忠诚精神和坚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