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西山照眼青,早寒微霰又飘零。
昨非未必今皆是,众醉何由我独醒。
学篆每朝临《碧落》,存神长夜养《黄庭》。
若为唤得瀛台侣,相与吹箫上杳冥。
《正月九日夜雪甚寒》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诗人心境的七言律诗。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解析:}
- 首联赏析
- 诗句:“雪后西山照眼青,早寒微霰又飘零。”
- 解读:诗人通过“雪后”和“早寒”两个词,生动地刻画了初春时节的寒冷景象。同时,“照眼青”不仅形容了雪后山色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愉悦。这里的“又飘零”则增添了一丝动态美,让人感受到雪花在空中轻盈飘落的景象。
- 颔联赏析
- 诗句:“昨非未必今皆是,众醉何由我独醒。”
- 解读:此句以哲学的视角表达了对事物变迁的认识。“昨非”与“今是”形成对比,强调了时间变化带来的是非观念的转变。同时,“众醉”与“我醒”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独立清醒的态度。
- 颈联赏析
- 诗句:“学篆每朝临《碧落》,存神长夜养《黄庭》。”
- 解读:这一联展现了诗人对道教修炼的热爱和追求。学习篆刻艺术(即古文字雕刻)象征着修身养性,而通过长夜的修行来养护心灵则是追求精神升华的表现。这里的“碧落”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境,“黄庭”则是指道家修炼的圣地,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向往。
- 尾联赏析
- 诗句:“若为唤得瀛台侣,相与吹箫上杳冥。”
- 解读:尾联以浪漫的想象结束全诗,表达了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与他一同在虚无缥缈的仙境中吹箫畅饮,享受那份超然的逍遥自在。这里的“瀛台”通常指代仙界,而“杳冥”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神秘、幽远的氛围。
- 总评赏析
- 整首诗的特点:这首诗以其优美的画面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互交织,既有外在世界的壮阔美,又有内心的微妙感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艺术画卷。
- 诗歌的艺术价值:张翥的这首《正月九日夜雪甚寒》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生命哲学的深刻反思。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这首诗成为了元代诗歌中的佳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