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馀瘦骨不胜秋,早起惊寒已索裘。
安得酒酬佳节醉,从教花为老人羞。
螟蛉有子宁嫌祝,蛱蝶无知底用愁。
却笑江湖旧诗客,凄凉犹忆少年游。

【注释】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惊寒:感到寒冷。

宁嫌:岂嫌。祝:这里指螟蛉之子,即寄生的虫卵,比喻不肖子孙。

蛱蝶:即蛱蝶,一种小飞虫,没有感情,故用“无知”来比喻。

却笑:反笑。

【译文】

重阳节到了,我身体病弱,骨头瘦得不堪承受秋风,早上起床就感到寒冷,身上已经穿上了衣服。怎么能得到美酒与佳节欢乐相酬呢?让花儿羞惭地凋谢吧!

为什么寄居在螟蛉身上的子虫竟被人们认为是可厌的?难道只有蛱蝶是没有感情的蠢物吗?

反笑着,我还是怀念那少年时期漫游江湖的日子。

【赏析】

这首诗以“家居九日”为题,写的是作者重阳节时的情景感受。前四句写自己体弱多病,早起便感寒意,身已添衣,而佳节又至,怎不令人惆怅?后四句写自己虽无酒力消愁,但有好花相伴;虽有蛱蝶无情,但又有蝴蝶无知,何必为之烦恼?反笑那些旧日诗客,还是怀念那少年时代漫游江湖的日子。此诗表达了对人生易逝、光阴难留的感慨之情。

诗人以重阳节为题,写自己的感受。开头二句说自己病骨不胜秋,早起惊寒,已添衣物防寒。第三句说“安得酒酬佳节醉”,意思是怎么能够借酒消愁,度过这美好的节日呢?第四句说“从教花为老人羞”,言外之意就是花也不愿见到我这个衰翁。后四句说诗人反笑这些旧时诗客,仍怀念那少年时代漫游江湖的日子。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易逝、光阴难留的感慨之情。

首联点出重阳佳节,抒发自己因病不能登高赏菊的遗憾,并引出下文。颔联两句,由己及彼,以物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重阳时节的气候特征。颈联两句承上启下,将全篇主题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沉感慨。尾联两句,诗人把目光转向往昔,回忆当年游历江湖的快乐生活。

这是一首写重阳节的七绝。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