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种木昉于唐,木到于今色倍苍。
有大才名蜀相柏,无穷教思召公棠。
人怀遗爱谁甘斧,天鉴孤忠不忍霜。
愿与灵株长不朽,韩山山上一炉香。
【注释】
种:培育。
昉:同“范”,指韩愈。
蜀相柏: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手植柏树,后被移栽到成都武侯祠。
召公棠:周初周公旦在洛邑建召公庙,其地长满棠梨树。
遗爱:遗留的恩惠。
天鉴:上天的明察。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韩愈的七律,借颂韩愈的功绩,抒发诗人崇敬之情。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的古文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提倡散文革新,反对骈文,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有较大的影响。韩愈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而闻名后世,其代表作有《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
首联“死生种木昉于唐,木到于今色倍苍”,开篇即点出主题。韩愈自称为“文章憎命达”(《调张籍》),意即文章与人的生死无关,而在于是否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这也正是韩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死生种木”比喻韩愈文章的价值,正如种下的木苗一样,虽然会因生死而夭折,但最终却能生长得更加茁壮。“色倍苍”则进一步强调了韩愈作品的不朽性。
颔联“有大才名蜀相柏,无穷教思召公棠”,承接首联之意,进一步展开议论。这里所说的“蜀相柏”与“召公棠”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树。相传诸葛亮手植柏树位于成都武侯祠内,后人称之为“蜀相柏”。据传说,周公旦辅佐周武王时,在渭河边上种下一棵棠梨树,后来成为周公旦忠心耿耿的象征。韩愈的文章中也常常提到这些历史典故,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忠诚和信念。
颈联“人怀遗爱谁甘斧,天鉴孤忠不忍霜”,继续深化主题。这里的“遗爱”是指人们怀念前辈留下的恩惠,而“天鉴”则是指上天对那些坚守正义、不怕困难的人给予的明察。韩愈的诗文中,经常表现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与责任感,这种精神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体现。同时,韩愈还曾直言不讳地批评过当时的腐败现象,因此他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误解和攻击。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世俗所左右,这种坚定的态度使他成为了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尾联“愿与灵株长不朽,韩山山上一炉香”,作为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的祝愿和决心。“愿与灵株长不朽”意味着韩愈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永远流传下去,不会被时间所淘汰;“韩山山上一炉香”则是指诗人希望在自己的家乡——韩山山上,留下一座美丽的建筑,作为纪念自己贡献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赞颂韩愈的生平事迹和成就,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