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独上几咨嗟,望眼何由见翠华。
一水空流残月去,万山枉被乱云遮。
士夫不运中原甓,将帅谁鸣半夜笳。
衰草寒烟凝睇望,何人犹唱后庭花。
【题解】
本诗为作者在登翠香楼时所写。翠香楼是南宋名妓李师儿的居所。诗人以“危楼”为题,表达了他对国运和人事无常的感慨之情。首联写诗人上高楼,感叹国家危亡;颔联写江山残破、世事纷扰的景象;颈联写士夫不思恢复中原,将帅无人振作,表达对朝廷的失望;尾联则写自己孤独凄凉的心情。全诗意境沉郁悲壮,语言凝炼,感情深沉,风格雄浑苍凉。
【注释】
①危楼:高耸入云的楼台。几(jī):疑问词。咨嗟:赞叹。②翠华:指皇帝的车驾。③一水:一条河流。空流:流水无声而逝。残月:月亮残缺。④枉被:白白地。⑤中原:中国,泛指中原一带。甓(pì):砖瓦,这里指筑城的材料。⑥将帅:将领。半夜笳(jiā)声:军中的号角声。⑦衰草寒烟:形容草木凋零,寒风萧瑟。凝睇:凝望。后庭花:乐曲名,即《玉树后庭花》。⑧犹唱:仍然在唱。
【译文】
登上巍峨的高楼,我不禁叹息一声,遥想当年皇帝的车驾何在?
只见那江水无声逝去,月亮也残缺不全,万山之上乱云滚滚遮天蔽日。
朝廷的文武大臣们没有心思去筑起城池,那些将士们也没有士气去收复失地,谁又能在半夜吹响号角呢?
满目枯黄的荒草,寒风中的烟雾笼罩着整个视野,我凝神注视,不知是谁还在低声唱起《玉树后庭花》这曲。
【赏析】
这是一首登楼怀古之作。诗人登上翠香楼,面对一片萧条景象,触景生情,发出慨叹。
第一句“危楼独上几咨嗟”,诗人登楼远视,感叹国家危亡,心情十分沉重,发出了长吁短叹之声。
第二句“望眼何由见翠华”,诗人目光所及之处,但见残月落尽,万山重重,一片荒凉,心中无限怅惘。翠华,指代皇帝车驾。翠色与华彩相映,象征皇帝的华丽与威严,所以用翠华来比喻皇帝。
第三句“一水空流残月去”,诗人看到江河之中水流潺潺,仿佛连带着岁月一起消逝了一样。残月已不见踪影,江水也在默默地流淌。这里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悲凉之感。
第四句“万山枉被乱云遮”,诗人看到群山之间,被乱云缭绕,遮蔽得严严实实,无法看清。这里的乱云,象征着战乱与动荡。而万山,则代表了国土的广大与辽阔。这种景象,让人感到了一种国土沦丧、战乱不断的痛苦之感。
第五句“士夫不运中原甓”,诗人看到那些士人百姓,却不愿意去运来筑墙筑城的砖瓦,而是选择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这种态度让人感到了深深的无奈与失望。中原,泛指中原地区,即现在的中国大陆。砖瓦,指的是建筑用的材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士人百姓并不关心国家的存亡兴衰,而是只顾自己的安逸生活。
第六句“将帅谁鸣半夜笳”,诗人看到将帅们竟然不知道如何去振奋人心,反而在半夜时分吹响号角,这种表现让人感到了一种无措与迷茫。半夜笳声,是一种凄厉悲壮的声音,它代表着士兵们的英勇无畏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然而,在这种背景下,将帅们却选择了逃避现实,而不是勇敢地去面对敌人,这种态度让人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悲哀与痛心。
最后一句“衰草寒烟凝睇望,何人犹唱后庭花”,诗人在这片荒芜之地凝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他看到了一片衰败的草地和寒风吹过的烟雾,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然而,在这如此凄凉的景象中,竟然还有人在低声哼唱着《玉树后庭花》,这首曲子原本是歌颂帝王的奢华生活的,而现在却成为了一种讽刺和嘲笑的象征。这种对比让人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悲哀与痛心。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深刻思考和担忧。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问题,引起了人们对于国家前途和人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