桄榔树老岭南春,云外归来翠满身。
常恐文章婴世网,肯将毛羽涴缁尘。
【注】
桄榔:常绿乔木,叶大而厚。
婴:缠绕。
缁(zī):黑色染料,古代用它染黑衣服。
赏析:
此诗写孔雀之美丽与高洁,表现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赞美。首联写孔雀在岭南春日的阳光下自由飞翔。颈联是作者自比,说自己虽然文章满腹,但却不屑于钻营世事,更不沾染世俗尘埃。尾联则是说孔雀羽毛艳丽,但绝不以羽毛染黑,表示自己清白自守、高洁脱俗的态度。
桄榔树老岭南春,云外归来翠满身。
常恐文章婴世网,肯将毛羽涴缁尘。
【注】
桄榔:常绿乔木,叶大而厚。
婴:缠绕。
缁(zī):黑色染料,古代用它染黑衣服。
赏析:
此诗写孔雀之美丽与高洁,表现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赞美。首联写孔雀在岭南春日的阳光下自由飞翔。颈联是作者自比,说自己虽然文章满腹,但却不屑于钻营世事,更不沾染世俗尘埃。尾联则是说孔雀羽毛艳丽,但绝不以羽毛染黑,表示自己清白自守、高洁脱俗的态度。
【注释】 1. 石塘:地名,在今江苏宜兴市。 2. 霜日浮晴晖:霜降的早晨,阳光照耀着水面,显得格外明亮耀眼。 3. 溪流眩五色:指溪水清澈透明,五光十色,犹如彩色的画卷。 4. 石发结深翠:石头的颜色深绿,像翡翠一样美丽。 5. 团团异瓴甓(qín pì):形状各异,如同古代的砖瓦堆砌而成的。 6. 或似丹与垩(è)或如绀与碧:有的像红土(丹)和石灰(垩),有的像青蓝色的颜料(绀和碧)。 7.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晓钟度东壑,客子酒方醒: - 清晨的钟声从东边的山谷传来,客人刚刚醒来,酒意未消。 - 关键词解释: - 晓钟: 清晨的寺庙钟声。 - 客子: 指贾岛,字阆仙,自称“穷愁”,常寄居在朋友家,这里特指住在石上人的房舍中的贾岛。 - 酒方醒: 指贾岛刚刚醒来,还未完全清醒。 - 赏析:诗的开头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送恂上人游径山用铭禅师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圆穹运亭毒,大块真浮浮。 这里的“圆穹”指的是一个圆形的大亭子,而“运”和“毒”都是形容词,表示亭子的形态奇特且具有吸引力。"大块"则指大地或广阔的空间。整句话表达了这个亭子像一个巨大的圆球一样在天空中悬浮,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真浮浮"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震撼的感觉是真实存在的。 人生于其间,有如一虚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赏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①“澄州涨春涛,徒杠晚先登”:意思是说澄州潮水上涨,春天的波浪汹涌澎湃,我独自扛着扁担傍晚先登上了山。 ②“偶携寰中友,值此方外僧”:意思是说偶然间带着同游的朋友们,正好遇到了这个出家人。 ③“欢迎慰平昔,邂逅云吾曾”:意思是说你的到来让我非常高兴
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诗。 诗句释义 1. 玄机运亭毒:这里的“玄机”指代宇宙的奥秘,而“运亭毒”则是形容这些奥秘像毒素一样在不断地变化和扩散。 2. 冲气萃厥躬:这里的“冲气”可以理解为天地间的正气,而“萃厥躬”则表示这些正气汇聚于个人身上。 3. 静抽造化秘:这里的“静抽”可以理解为静静地吸收,而“造化秘”则是指宇宙间的秘密或规律。 4. 周流与天通
这首诗的翻译是:“南庭荫嘉树,日夕生清风。幽旷惬怀素,茧足三支筇。” 注释:南庭(庭院)荫(遮护)嘉树(美好的树木)。日夕(傍晚)生清风(生出凉爽的风)。幽旷(幽静空旷)。惬怀素(令人心旷神怡), 茧足(脚上裹着茧布)三支筇(用竹杖)。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庭院景色。诗人通过对庭院中的树木、风和竹杖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语言,如“南庭荫嘉树”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感怀:表达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2. 流水清泚泚:清澈见底的水流,形容水的清澈和流动。 3. 停云白英英:高洁、洁白如云的树木。 4. 兀坐玩时物:独自坐着欣赏身边的景物。 5. 岁月如奔星:岁月如流星般飞逝。 6. 芳草歇柔绿:芳草停止生长,变得柔软绿色。 7. 秋花发幽馨:秋天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8. 悠然上南楼:悠然自得地登上高楼。 9. 迢遥暮山青
【注释】 秋夜读书:秋天的夜晚,我独自在书房中读书。 西郊风露夕:秋天的傍晚,西郊的风和露水。 焚膏继昼晷(guǐ):点燃蜡烛照明,直到天亮。膏是蜡烛的蜡,晷是日晷,古代用它来测时间。 简编散芸香:书卷被风吹散了。芸香指芸草的香气。 探味腴(wēi):品味其中深意。 油然乐有馀:心中自然地感到喜悦有余。 四郊:四周地区。 兵戈政驰驱:战乱频繁,政治混乱。 红尘障白日:尘雾遮蔽了太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宿宝华庸上人房(注释:住宿在宝华寺的庸上人的房间里) - 靡靡日西颓:意思是太阳逐渐落山,天色变得暗淡。靡靡,形容太阳渐渐落下的样子。 - 寥寥夜将入:夜晚即将来临,显得空旷而寂静。寥寥,形容夜晚的寂静和空旷。 我来何所见:我来这里看到了什么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住宿经历的好奇和探索。 - 沙尾白鸟立:站在沙洲尾部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诗人行舟过小洋。这首诗是纪行的,写在旅途中所见的景色。 “我行甫三日,所历不绝山。”首句点明题旨——游历名胜。接着写沿途所见:溪山连绵不断,地势险峻,但作者心旷神怡,无虑无怖。 “隔溪见崔嵬,地险心自安。”写舟行至一处,两岸峭壁峥嵘,水急浪高,船儿摇摇晃晃。但作者泰然处之,不为所动。 “五里逢一洿,十里辄一湾。篙师欲一上,若挽百弩艰。”写舟行途中
江南六月露华繁,凉叶纷纷晓不翻。 自是故宫风物异,至今烟树满祗园。 注释:江南的六月,露水繁茂如珠,清凉的树叶在早晨还没有完全凋零。这是由于宫廷里的风物和江南的不同。直到如今,烟雾缭绕的树木依然遍布在衹园之中。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宗上人画中的江南景象的赞美和感慨。首句“江南六月露华繁”描绘了江南六月的气候特点,即炎热湿润。接着写“凉叶纷纷晓不翻”,暗示了江南的气候与北方不同
【注释】 高人:指隐居的人。杜门:闭门不出。结草堂:以草盖屋,形容简陋的住所。清事:清净的事情。恼怀:搅扰心情。公忙:忙于公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画”来表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联写画,点出画是高人的玩物,而高人不入市井,只在草堂中欣赏画。中间两联写花,通过看花、赏画,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诗人将画比作公忙,意在表明他虽身处草堂,却心有公家之事
隐居图 我来江口气如蒸,今日披图眼忽青。 但见林皋发光怪,夜深知有少微星。 注释: 我来到江边呼吸时感觉热气蒸人,今天展开地图眼睛突然发亮。只见山林中光影奇异,夜晚时隐约可见有星星闪烁。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江边的景色的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将江边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首句“我来江口气如蒸”,诗人用“气如蒸”来形容自己来到江边时的感觉
注释: 1. 壁上小景:墙壁上的小画或小景致。 2. 半林斜日带晴霞:夕阳斜射在树林上,给天空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红色和金黄色。 3. 柴桑处士家:柴桑是古代地名,这里指代隐者居住的地方。柴桑处士是作者的朋友,他隐居在那里。 4. 千里田园归未得:作者渴望回归故乡田园生活,但尚未实现。 5. 黄花:菊花,这里指代作者思念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注释】 素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 孕魄:怀孕的月魄。 陨微茫:坠入微茫之中。 散乱寒光:散落在寒冷的光中。 环佩:佩带在身上的装饰物,此处指佩环。 清思:清冷的思绪。 潇湘:今湖南、湘江一带,泛指江南水乡。 【赏析】 浦景仁是明代著名画家兼词人,他的画艺和诗词造诣都很高。此诗以写兰竹图为题,借描写兰花竹叶来抒发自己的情怀。首句“素娥孕魄陨微茫”,写的是月宫仙子怀孕生下小婴孩的情景
{"1. 一椽茅屋小如舟":这句描绘了画作中主体——一幢小巧的茅屋,它看起来就如同一艘小船一般。通过使用“小如舟”这样的比喻,诗人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茅屋的尺寸,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宁静、简朴的氛围。 2. "百尺长松在上头":这句话通过具体数字(百尺)和“长松”这两个元素,营造出一幅高大挺拔的景象。画中的长松直指苍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可能象征着坚韧不拔或高洁的品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