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枝雪艳向风斜,未许吹香上鬓鸦。
谁取根来广陵郡,却留春在后皇家。
懿公灭卫虽云鹤,炀帝亡隋岂独花?
自是锦帆迷故国,恨连芳草满天涯。
《琼花》
几枝雪艳向风斜,未许吹香上鬓鸦。
谁取根来广陵郡,却留春在后皇家。
懿公灭卫虽云鹤,炀帝亡隋岂独花?
自是锦帆迷故国,恨连芳草满天涯。
注释:
- “几枝雪艳向风斜”:形容琼花的枝干像雪一样洁白且美丽,随风倾斜,显得优雅而动人。
- “未许吹香上鬓鸦”:暗示了琼花的美丽无法被察觉,就像那不轻易散发香气的花鸟一般低调而神秘。
- “谁取根来广陵郡”:指是谁从广陵郡(今江苏省扬州市)移植了这种美丽的花朵,表达了对这一地区文化与自然的珍视。
- “却留春在后皇家”:暗指即便经过时间的流逝,这种美仍然留在人们心中,如同春天永远留在皇宫之中。
- “懿公灭卫虽云鹤”: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示即使懿公(晋文公)消灭了卫国,他的形象依然如同高洁的白鹤一样,不受世俗污染。
- “炀帝亡隋岂独花”:以隋炀帝为例,说明虽然隋朝灭亡,但其遗留下来的美景和精神仍值得人们怀念,就如同琼花一样永恒。
- “自是锦帆迷故国”: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如同远去的锦帆,让人迷失在对故乡的回忆中。
- “恨连芳草满天涯”:描绘了一种因思念而产生的哀愁,无边无际的芳草象征着无尽的远方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琼花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历史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琼花的美与历史的变迁、文化的传承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一种审美上的享受,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美的珍视与向往。此外,诗句中的含蓄与隐喻,使得整首诗富含哲理,给人以深思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