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所籍应官期,奈此黄梅五月时。
墙竹翻风摇凤翥,堂萱卧雨带罗披。
夏阴正盛衣还湿,日晷无移事可知。
此景自怜张仲蔚,蓬蒿三径共栖迟。
张昱的《移居寿安里二仙巷》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境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场景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下面是这首诗:
移居所籍应官期,奈此黄梅五月时。
墙竹翻风摇凤翥,堂萱卧雨带罗披。
夏阴正盛衣还湿,日晷无移事可知。
此景自怜张仲蔚,蓬蒿三径共栖迟。
首句“移居所籍应官期”,直接表明了诗人因应官期而搬迁,这通常意味着一种无奈与辛劳,反映了当时官员的生活状况。接着,“奈此黄梅五月时”则描绘了这个时期特有的天气特征,黄梅时节往往伴随着连绵的雨季,这为后文的景物描写埋下伏笔。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墙竹翻风揺鳯翥”和“堂萱卧雨带罗披”形象地描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物的心情。这种景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也深化了诗的情感层次。
诗中多次使用“雨”字,强调了雨季的频繁和不可抗力,如“堂萱卧雨带罗披”中的“带罗披”形象地描绘了雨水打在植物上的样子,既生动又具有画面感。同时,“夏阴正盛衣还湿,日晷无移事可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仍保持着一定的平静和秩序,即使环境变化多端,他的日常生活依旧有序地进行。
尾句“此景自怜张仲蔚,蓬蒿三径共栖迟”以张仲蔚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平淡生活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最后一句“蓬蒿三径共栖迟”更是直接点明了诗人选择在这种环境下隐居的原因——追求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心态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移居寿安里二仙巷》不仅仅是一首诗的描述,它更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图画,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从容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元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