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檀佛像身丈六,三十二相俱完全。
流传释家亲受记,止于大国来西天。

【注释】

辇(niǎn)下曲:指佛教中的经文。旃檀佛像身丈六:旃檀木雕刻的佛像,长一丈六尺。三十二相:佛教中对佛的形容。止于:终归、到。西天:指古印度。

【译文】

旃檀木雕的佛像高丈六尺,佛像身上有三十二位不同的相貌,都是佛的形象。

这些佛的形象是由释教僧人亲手雕刻,流传至今,是释教僧人亲口说过的话。

这些佛的形象终归要到达古印度的西天。

【赏析】

此诗为《辇下曲一百二十首》之第一首,是作者在京城长安时所作。《辇下曲》(即《长安古意》)共有一百零二首,这是其中的一首。诗的内容是对佛的形象进行描述:这尊佛像是用旃檀木雕成的,长一丈六尺;佛像的身上有三十二位不同的相貌,都是佛的样子;这些佛像都是由释教僧侣亲自雕刻的,并且流传了下来;这些佛像终归要到达古印度的西天。

这首诗以“辇(帝王所乘的车)下”来命名,是因为当时佛教在统治者和贵族阶层中广为流行。诗人通过描写佛像,表现了佛教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佛教盛行的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