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岑日在望,雨雪阻登临。
二客从事者,扶藜长松阴。
绿云及上方,步履皆黄金。
佛香出宝阁,一息契初心。
心如白莲花,尘垢何由侵?
攒眉入社后,此会还可寻。
庐山得远公,法侣满东林。
虎溪偶然事,传笑直至今。
我辈仍避俗,垕师诚可钦。
【注释】
碧岑:青山。
二客:指作者与友人。从事:任职。扶藜:手执拐杖,这里指拄杖。长松阴:在松树下乘凉。
绿云:佛家语,喻佛法。上方:指佛寺的上房,即大雄殿。黄金:指和尚穿的衣服。
佛香:佛寺中燃的香料。宝阁:佛寺中的塔阁。一息:片刻。契:符合。初心:最初的信仰。心如白莲花:佛教语,比喻修行人纯净无染的心地。
攒眉入社后:指进入佛门修行。社:僧团。
庐山得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法侣:僧人的同伴。东林:指佛教寺院。
虎溪:指禅宗五祖弘忍的住所。《传灯录》载:弘忍曾说:“若有人言密时,离却语言文字,直取见闻照用即是。”《五灯会元》卷六载:弘忍“每至讲席,常令众僧作会,先入者,必以偈请益”。偶然事:指偶然的机缘和悟道。传笑:传播笑声或笑话。至今:从古到今。避俗:避开世俗之事。垕师:对和尚的尊称。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妙高院时所作。妙高院在江西九江庐山东麓。这首诗写景、抒情结合,寓情于景之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的体悟和对禅僧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写登临望远之景。碧岑、雨雪、阻登临,写出了庐山云雾缭绕、山峰叠嶂的美景,以及天气恶劣给游人带来的不便和阻难。
颔联写两位朋友在山中游览。“二客”“扶藜”点明二人的身份,“长松阴”写出他们在山中乘凉的情景;“绿云及上方”,既写他们登山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攀登的精神和毅力;“步履皆黄金”,既写出了他们的行动轻松自如,也表现出他们对佛门生活的向往。
颈联写佛寺生活。佛香、宝阁、一息、初心,都写出了他们在佛寺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心如白莲花”,既是对佛学思想的概括,又是对自身修行的写照,表明自己修炼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尾联写对僧人生活的向往。“我辈仍避俗,师诚可钦”,表明诗人仍然保持着世俗的生活,而僧人则过着远离尘嚣、追求真理的生活,诗人对僧人的这种生活方式表示由衷地敬佩。整首诗通过描写庐山的自然风光和佛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理解和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