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师画马时,心与马为一。
精神各自分,萃此马百匹。
起卧适马性,踶啮通马力。
逸如龙在水,驰若虎而翼。
游牝得群聚,风腾各相及。
或滚尘沙黄,或嘶草芽碧。
岂无骐驎骨,松下盐车泣。
谁将朔漠大,图画归咫尺。
曹韩不并世,按图为尔惜。
【注释】:
- 百马图:指画百匹马的画。
- 画师画马时,心与马为一:画家在绘画时,心中想着要画的是马,因此画出的马也是马。
- 精神各自分,萃此马百匹:画中的马虽然有各自的精神,但却是马的精神,汇集成百匹马的形象。
- 起卧适马性,踶啮通马力:马在画中起卧,符合其本性;马的蹄子也符合其力量。
- 逸如龙在水,驰若虎而翼:画中的马如同龙在水中游动,又像虎一样展翅飞翔。
- 游牝得群聚,风腾各相及:画中的母马能够带领一群马聚集在一起,就像风一样在空中飘荡,互相追逐。
- 或滚尘沙黄,或嘶草芽碧:有的马在尘土中滚动,颜色呈现黄色,有的在草地上嘶鸣,声音呈现出绿色。
- 岂无骐驎骨,松下盐车泣:难道画中的马就没有麒麟般的骨头?画中的马仿佛在哭泣,因为画师用盐来涂画马的骨骼。
- 谁将朔漠大,图画归咫尺:是谁把广阔的沙漠都画进了画面中呢?画工竟然能将整个画面缩小到如此小的范围。
- 曹韩不并世,按图为尔惜:曹魏和汉朝并不在同一时代,但画工仍然用心地描绘,这是对艺术的尊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百马图》。诗中通过对画师描绘百匹马的过程和效果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和赞美之情。
诗的开篇“画师画马时,心与马为一。”描绘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态和情感。他将自己的内心与马合二为一,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力求通过画笔展现出马的真实形象和精神风貌。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和专注使得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使观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马的精神和力量。
诗的第二句“精神各自分,萃此马百匹。”进一步描述了画作的特点。虽然画中的马各有各的精神,但却是马的精神汇聚成了百匹马的形象。这种独特的构图方式既展现了马的多样性,又突出了画师的高超技艺。
诗的第三四句“起卧适马性,踶啮通马力”分别描绘了画中的马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马在画中起卧自如,符合其本性;而马的蹄子则表现出强大的力量,符合其奔跑的速度和速度感。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画师精湛的艺术技巧,也展示了马的灵动和活力。
随后,诗的第五六句“逸如龙在水,驰若虎而翼”继续描绘画中的马。画中的马如同龙在水中游动,又像虎一样展翅飞翔,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些生动的比喻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赋予了马以神秘和高贵的气质。
诗的第七八句“游牝得群聚,风腾各相及”分别描写了画中的母马与其他母马以及风之间的关系。母马能够引领其他母马聚集在一起,宛如风一般在空中飘荡,相互追逐。这不仅体现了画师对动物习性的深入了解,也展现了画作的和谐与统一。
诗的第九十句“或滚尘沙黄,或嘶草芽碧”进一步描绘了画中的环境。有些马匹在尘土中滚动,呈现出黄色;有些则在草地上嘶鸣,发出绿色的声音。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也增添了生动性和真实感。
诗的第十二十三句“岂无骐驎骨,松下盐车泣”和第十四十五句“谁将朔漠大,图画归咫尺”,表达了作者对于画师艺术创作的赞赏之情。他认为画师能够将广阔沙漠都融入画面之中,并且将整个作品缩小到如此小的范围。这些赞誉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画师技艺的高度认可,也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画师描绘百匹马的过程和效果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和赞美之情。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中的马及其精神,展现了画师的高超技艺和对动物习性的深刻理解。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的高度赞赏和追求,展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