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德不在浅,种药不在深。
虽有千亩地,不如方寸心。
种之百年后,所得非尺寻。
忠信乃佳实,慈爱为繁阴。
如有仙人杏,一核延千林。
以此惠后嗣,安用多黄金?
《种德堂,为岳医士题》:浅深之间,道德之源
张昱的《种德堂,为岳医士题》以其独特的笔触,在古风诗作中独树一帜。他通过“种德不在浅,种药不在深”这两句,表达了一个深邃的道理:真正的德行和医术,不是肤浅的表面功夫所能比拟的。
诗的前半部分“虽有千亩地,不如方寸心。”更是让人深思,土地再广袤,也比不上内心的一片净土。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尊重,也揭示了一种人生哲理,即心灵的富足远比物质财富来得重要。
而后半句“种之百年后,所得非尺寻。”则进一步展开这一理念,告诉我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需要在时间的沉淀后才能显现其价值。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经过时间的洗礼后,却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一颗种子,在适宜的土壤里静待发芽,多年后的某一天,或许会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是价值的体现。
而“忠信乃佳实,慈爱为繁阴。”则是从更深层次来阐述这个道理。忠和信是做人的根本,它们就像阳光一样,能照亮人心,带来温暖。而慈爱则像是树木的阴凉,给人提供了庇护和安慰。这让我想到,一个人如果能够在行为上做到忠信,在心态上充满慈爱,那么他的人生就会如同繁茂的森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最后一句“如有仙人杏,一核延千林。”更是将诗意推向了高潮。它用仙人杏这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理想状态:只有种下了真诚和善意,才能像仙人杏那样,繁衍出无数的子嗣,造福于世。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也是对社会和谐与进步的美好期待。
为岳医士题》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内涵深刻,寓意丰富。它不仅教会我们在物质追求之外,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而且提醒我们,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