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鸿雁过,门前朔风起。梧桐叶落金井头,月照乌啼天似水。
谁家机上织回文,夜听啼乌如不闻。明朝为遣安西使,细意缄题持赠君。

注释:

拟古秋夜长

云中鸿雁过,门前朔风起。梧桐叶落金井头,月照乌啼天似水。

谁家机上织回文,夜听啼乌如不闻。明朝为遣安西使,细意缄题持赠君。

译文:

云中的鸿雁飞过,门前的北风呼啸而起。梧桐树上叶子落下,落在金色的井口。月亮照着乌鸦啼叫,天空就像水一样清澈。

是谁家的织机上正在织着回文图案,夜晚听着乌鸦的叫声,好像没有听到一样。明天要去送安西的使者,要细心地封好信封,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和美好祝愿。

首句“云中鸿雁过,门前朔风起”,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秋日景色。云中鸿雁过,象征着友人的离去和离别;门前朔风起,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寓意着人生旅途的艰辛与坎坷。

第二句“梧桐叶落金井头”,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气息。梧桐树叶落满金井头,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这种描绘手法既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三句“月照乌啼天似水”,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明月高悬,照在乌啼的天空,仿佛一片湖水。这种描绘手法既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又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然。

接下来的句子“谁家机上织回文,夜听啼乌如不闻。”则转向了对织女形象的描绘。她坐在机前织着回文图案,但夜晚却听不到啼乌的声音。这里的回文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织法,即在织布时将文字倒过来编织。这种织法需要极高的技巧和耐心,而且很难完成。因此,这里的回文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虽然无法听到鸟儿的叫声,但心中的思念却如同回文一般复杂而深邃。

最后一句“明朝为遣安西使,细意缄题持赠君。”则转向了对友人的祝愿和祝福。诗人决定明天去送安西的使者,并亲手将一封书信封装好,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你。这封书信不仅包含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还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和美好祝愿。同时,它也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