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坡前立,荒陂接葑田。
试从樵子径,往觅仆夫泉。
众草寒犹短,群峰晚更妍。
谁欤结真隐,共老太平年。

在解析这首诗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是很重要的。元代诗人张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是杭州钱塘人,一生好学,工书画,善诗词。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句原文:
玛瑙坡前立,荒陂接葑田。
试从樵子径,往觅仆夫泉。
众草寒犹短,群峰晚更妍。
谁欤结真隐,共老太平年。

译文
站在玛瑙色的山岗前,荒芜的池塘连接着葑田。
试着跟随樵夫的小径,寻找那为仆人们的泉水。
虽然草已经非常冷,但仍显得有些短,但山峰在傍晚时分更加美丽。
谁是真正隐居的人,我们共同享受着太平盛世的岁月。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图。首句“玛瑙坡前立”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山顶比作玛瑙,形象地展现了山的壮丽与神秘。次句“荒陂接葑田”则表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简朴,荒芜的池塘边上生长着葑田,形成了一种朴素而和谐的画面。

诗中的第三句“试从樵子径,往觅仆夫泉”透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以及想要寻找志同道合者的愿望。接下来的两句“众草寒犹短,群峰晚更妍”进一步描绘了晚霞中的景象,虽然草木依然显得冷清,但山峰在夕阳下更显秀丽。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即使外界看似冷清,但内心的美和宁静是无法被忽视的。

最后两句“谁欤结真隐,共老太平年”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和平时代的赞美。这里的“真隐”指的是真正的隐士,而“太平年”则是理想的社会状态,意味着只有在一个和平的时代里,人们才能真正地追求隐逸的生活。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安宁的理想境界。

《孤山晚步寄和靖掌祠怀中庸子》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深深向往的抒情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诗人张雨的内心世界和他所处的文化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