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种松子,此地听松声。
涛响风还作,山空夜自明。
一瓢嫌物累,九奏感时清。
得似苍髯叟,长依白玉生。
【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我何时种下松树的种子,在这个地方聆听松涛的声音。风吹过涛声,山空荡荡,夜晚更加明净。一瓢酒嫌重,九奏乐感时清。我像苍髯叟那样长依白玉生。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诗人种了松子、听松声的情景,后四句写因种松子、听松声而产生的种种感慨。
首联“何年种松子,此地听松声”,写诗人种松子、听松声的时间和地点。种松子、听松声,都是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诗人说“何年”种的松子,表明他对种松子的年代已不太关心,只是随意地种植而已。种松子,可以供自己食用;听松声,可以消愁解闷。所以,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诗人对种松子、听松声的态度,实质上是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和超然脱俗的思想感情的流露。
颔联“涛响风还作,山空夜自明”,写诗人在听松声的过程中所听到的涛声,并由此而引发的联想。“涛响”与“松声”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涛响”是大海的声音,“风还作”是大风刮过来的声音,“山空”是空旷无人的意思。“夜自明”是夜晚的月亮照耀下来发出明亮的光芒。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因为松声和涛声相互映衬,所以夜晚的月光也显得格外明亮。
颈联“一瓢嫌物累,九奏感时清”,进一步描写诗人的内心感受。“一瓢”指喝酒,“九奏”指音乐。“嫌物累”意思是嫌酒有东西的味道,“感时清”意思是感叹时局清明。诗人说自己嫌酒有味道,是说饮酒多了会烦腻,所以觉得一瓢酒嫌重。诗人感叹时局清明是因为看到国家的形势大好,人民生活安定幸福。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诗人饮酒时的感触,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国运民生的关切与忧虑。
尾联“得似苍髯叟,长依白玉生”,写诗人希望与苍髯叟一样长生不老的愿望。“苍髯叟”指仙人,“白玉”指美玉。这句诗的意思是想成为像仙人一样的长寿者,永远依靠着美玉生活。
这首诗是写诗人种松子、听松声、品茗、饮酒、吟诗等一系列生活活动,表现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旷达的思想境界的。全诗结构严谨,意境高远,语言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