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山似簇,银阙翠芙蓉。
安得沧浪子,同寻缥缈峰。
鱼龙随水落,橘柚待霜浓。
未必桃源似,云帆蹑去踪。

诗句释义

1 洞庭山似簇:描述洞庭湖周围的山峰如同聚集在一起,形象生动。

  1. 银阙翠芙蓉:比喻洞庭湖的山如银装素裹的宫殿和盛开的荷花。
  2. 安得沧浪子:表达对能够共游洞庭湖的友人的渴望,即“沧浪子”指愿意一起探索洞庭湖的人。
  3. 同寻缥缈峰:意指一同探寻那些难以捉摸的山峰,增添了一种探索未知的氛围。
  4. 鱼龙随水落:描绘出一幅洞庭湖中鱼和龙随水漂流的画面,富有诗意。
  5. 橘柚待霜浓:描述了秋季洞庭湖边橘子和柚子成熟,色彩斑斓的景象。
  6. 未必桃源似:表示虽然桃花源般的理想生活存在,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找到或实现。
  7. 云帆蹑去踪:形容乘船追寻而去的情景,带有一点冒险和追求自由的意味。

译文

洞庭湖边的山脉像一团团聚在一起,就像银色的宫殿和绿色的荷花一样美丽。我多么希望有位能与我一起探索这美丽湖泊的朋友啊!我们一同去寻找那些难以找到的山峰吧。
在湖中,鱼儿和龙跟着水流飘荡;洞庭湖畔,橘子和柚子等果实已经挂果了,颜色鲜艳。但即使有这样一个理想的避世之地,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寻找到。
让我们乘坐云帆驶向远方,去追寻那未知的方向。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洞庭湖畔风光与友情的诗。诗人以洞庭湖为中心,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湖光山色之美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景物,如“银阙翠芙蓉”、“沧浪子”、“缥缈峰”等,既表现了景色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朋友的向往。此外,诗中还包含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反思,通过对比“桃花源”这样的理想境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由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还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复杂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