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母,结缡亦尝作新妇。鸡皮鲐背行龙钟,数挽青裙不掩股。
自从夫婿死军中,夜夜西风吹独树。问之言是馀杭民,义兵当年起闾伍。
生子谁如孙仲谋,忧国谁如祭征虏。白头母,自伤还自语。
情知有生不如无,人间何似黄泉路。记妾当年出嫁时,人言李下元无蹊。
只今瓶沈宝钗折,纵守贞心何足埒。丑非鸠盘茶,妒悍裴谈家。
妍非张丽华,解唱《后庭花》。岂学乳媪嫁窦老,竟使世人呼阿奢。
白头终当死村坞,有足何曾入城府。近闻金鸡夜半啼,天子肆赦平淮西。
白头母命在丝忽,得见太平无此骨。东家箜篌急于雨,西家银筝移雁柱。
请君弹作《白头吟》,莫放哀声入云去。

【注释】

白头母:指年老的妻子。结缡:古代婚礼中男子与女家女子的定亲仪式,也泛指成婚。新妇:新婚的女子。鸡皮:形容人皮肤松弛、老化。鲐背:即鲐鱼之背,比喻人已衰老,背部像鲐鱼一样凸出。行龙钟:行动迟缓,形容身体虚弱。数挽:多次拉起。青裙:未嫁少女穿的青色裙子。不掩股:不让裙子遮住大腿。馀杭民:指在余杭抗击金兵的民众。义兵:正义之师。起闾伍:兴起于民间的义军。生子:生男孩。谁如孙仲谋:谁能比得上孙权?孙仲谋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祭征虏:对东晋大将谢安的尊称,因谢安曾任征虏将军,所以称他。余杭民起义,谢安曾派刘牢之率兵援助,因此称他为祭征虏。自伤还自语:自己安慰自己。

情知有生不如无:知道活着还不如死去好。人间何似黄泉路:人生之路还不如死亡的道路长。记妾当年出嫁时:记得我当年出嫁的时候,人们说李下元无蹊(小路)可走。只今瓶沈宝钗折,纵守贞心何足埒:现在被沉瓶压折了的宝钗,即使坚守贞操之心又有什么用呢?丑非鸠盘茶,妒悍裴谈家:丑陋的不是鸠盘茶,而是嫉妒而强悍的裴谈家。妍非张丽华,解唱《后庭花》:美丽不是张丽华,而是能歌唱《后庭花》的。岂学乳媪嫁窦老,竟使世人呼阿奢:难道要像那些乳媪那样嫁给窦老,却使世人称她为阿奢(阿奴的误写)。白头终当死村坞,有足何曾入城府:白发终将死在山村,脚上没有东西又怎么能到城里去呢?近闻金鸡夜半啼,天子肆赦平淮西:近来听说金鸡半夜鸣叫,天子大赦以平定淮西。白头母命在丝忽,得见太平无此骨:白头母的命运在于一根丝线之间,如果能见到太平,就没有这个命运了。东家箜篌急于雨,西家银筝移雁柱:东家弹箜篌急雨声,西家弹筝声移到天上。请君弹作《白头吟》,莫放哀声入云去:请你用《白头吟》弹给我听,不要让我悲声传向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徐孟岳借妻子的口吻抒发感慨的。首句点明白头母的身份——妻子,并交待了她丈夫战死后的境况。次句“鸡皮”三句,描绘白头母形象。作者通过白头母的口,诉说了丈夫从结婚到战死的漫长岁月。其中,“鸡皮”“鲐背”二句,写出白头母容颜憔悴,体态衰颓,步履蹒跚,生活艰难。“数挽青裙不掩股”,既表现了白头母勤劳能干的性格,更透露出她生活的贫困,以及内心的酸楚和无奈。这两句诗,看似平常,实则意味深长,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下层妇女的生活状态,揭示了她们悲惨的命运。

中间四句,主要叙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自伤还自语”五字,直抒胸臆,道出了白头母的悲哀之情,同时也表明了她的坚强性格。诗人认为:“情知有生不如无”,既然活着不如死了痛快;“人间何似黄泉路”,既然人生之路还不如死亡的长;“记妾当年出嫁时”,既然李下元无蹊可以走;那么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既然如此,那就应该一死了之吧!“有足何曾入城府”,既然脚上没有东西,又怎么能够进入城市呢?最后两句“近闻金鸡夜半啼”,是指最近听说金朝的金鸡半夜鸣叫,朝廷下令赦免百姓,以平息叛乱。这里诗人暗含着一个希望:如果能得到朝廷的命令,让自己活命的话,那该有多好啊!“白头母命在丝忽”,意思是说,只要能够活着,那就足够了,但可惜的是,自己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得见太平无此骨”,意思是说,如果能见到国家太平安定,自己就不必死了。

最后四句,主要写白头母对未来的期盼。“东家箜篌急于雨”,是说她希望看到东家弹奏箜篌的声音急促如同急雨;“西家银筝移雁柱”,是说她希望看到西家弹筝的声音高亢有力,仿佛把雁柱移走了。诗人通过白头母的愿望,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请君弹作《白头吟》,莫放哀声入云去”,是诗人的恳求。他恳请东家和西家弹奏《白头吟》,不要让悲伤的琴声飘荡到云端里,这样就不会给朝廷带来麻烦了。

全诗以白头母的口吻,抒发了其丈夫战死后的凄惨遭遇和对太平盛世的强烈渴望;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感人;结构严谨完整,层次分明。特别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反复等。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