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苏吴县人,字实君,号玉洲。
李寅子。
雍正二年进士,官编修。
工诗。
生平游踪,历巴蜀,过秦、汉、唐之故都,望终南、武关之形胜,登泰山,谒孔林,登临凭吊,发而为诗,颇得江山之助。
有《三经附义》、《贞一斋集》。
生卒年:?-?
清江苏吴县人,字实君,号玉洲。
李寅子。
雍正二年进士,官编修。
工诗。
生平游踪,历巴蜀,过秦、汉、唐之故都,望终南、武关之形胜,登泰山,谒孔林,登临凭吊,发而为诗,颇得江山之助。
有《三经附义》、《贞一斋集》。
生卒年:?-?
【注释】 1. 周遇吉:明初名将,曾率军抗击元朝。 2. 扰:扰乱。潼关:古地名,今属河南省。蓟丘:山名,在北京市附近。 3. 大同搏战:指在大同发生的激战。鬼神愁:形容战斗激烈、残酷。 4. 辞家:离开家乡。旋踵:旋转脚跟,比喻时间短促。 5. 报国将军:指周遇吉,他以身许国,英勇奋战,为国捐躯。断头:砍掉头颅。 6. 致死:至死不渝。狂孽:指元军。摧:击败。势:情势。 7. 迎降:投降
五丁峡 绝壑灵奇尽鬼工,停眸便识五丁通。 双崖翠影侵天合,万窃云根入地空。 杜宇魂生迷鸟道,蜀山蛇拔剩龙宫。 金牛纵被秦人误,开辟何曾让禹功。 注释与赏析: 1. 绝壑灵奇尽鬼工:“绝壑灵奇尽鬼工”描述了五丁峡的地形特点,峡谷深邃、地势险峻,仿佛是鬼斧神工般造就的自然奇景,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 2. 停眸便识五丁通:“停眸便识五丁通”表达了一旦进入五丁峡,立刻便能辨识出五丁峡的道路
诗句释义: 1. 太白群山外 - 描述诗人站在群山之外,遥望远处的太白山。 2. 岧峣淡莫分 - “岧峣”形容山的高峰,“淡莫分”指山峰在云雾中显得模糊不清。 3. 遥知千岁雪 - 通过想象山上的积雪可以持续千年,表达了对自然恒久之美的感慨。 4. 正杂万峰云 - 形容山峰与白云交织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壮观的自然画卷。 5. 鸟道踪应绝 - 因为高峻的山峰,使得鸟儿无法飞越,因此路径变得难以寻找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剑阁的诗,通过描绘剑阁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1句:宋玉狂言亦快哉,果然长剑削天开。 - 注释:“宋玉狂言”可能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宋玉在《九辩》中所描述的“楚王问于屈原曰:‘何故以自沉?’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这里的“狂言”是指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豪放不羁的想象和表达
注释: 道古:诗作名。 子长愤著书,论或凭胸臆:子长,即司马迁,他的《史记》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来写作的。 殷勤表素王,已足称神识:素王,指古代传说中的黄帝,这里指孔子;神识,即超凡脱俗的才智。 时方贵黄老,经术尚薄蚀:黄老之学,指道家哲学思想;薄蚀,指迷信和愚昧。 卓然仰高山,先路导其惑:卓然,高峻的样子;先路,指引导人们走向正确道路的人;惑,迷惑。 骈罗七十子,附圣为羽翼:骈罗
这首诗是李商隐与张支百研江谈论诗词创作的随笔。以下是逐句释义: 1. 与张支百研江话诗随笔 - 这是一首关于谈论诗词创作的作品,可能是在一次文学交流中与张支百研江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心得和技巧。"随笔"通常指的是随手写下的笔记或短文,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非正式场合下与朋友交流时所写。 2. 李杜横驰翰墨场 - "李杜"指的是唐朝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横驰"形容他们的作品风格豪放不羁
诗句解析 1 槛底沧溟浸太空 - 这句诗描绘了蓬莱阁下广阔的海洋,其深不见底。"槛底"指的是楼阁的底部,而"沧溟"则指浩瀚的大海,"浸太空"意味着海水似乎深入到了宇宙之中。 2. 凌乘如到蕊珠宫 - "凌乘"可能是指乘坐或飞翔之意,这里用来比喻诗人仿佛在飞越至仙境中的蕊珠宫。"蕊珠宫"是道教中所说的仙境之地,常被用来指代神仙居所。 3. 波间万怪时嘘气 - 这一句描写海中的各种生物在水面上呼吸
【译文】 山势高峻,直插云霄,白道如丝。 怒涛汹涌,盘根错节,雄关耸立。 北来之路,似乎天边伸展;向南望去,汉水如同池沼,波光粼粼。 咫尺之遥的褒城驿,行人络绎不绝,马儿奔腾奔驰。 注释: 1. 鸡头关: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安康市境内,是通往四川的重要通道。 2. 鸡头千仞峻:形容山势高峻,直插云霄。 3. 白道细如丝:比喻道路狭窄,如丝般细长。 4. 怒水盘根迅:形容江流湍急
【注释】 拟:模仿、仿照。魏武帝:指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纪行:记行,即记述行程。 元戎(yuán róng):军队的主帅。徒旅:步兵。越:经过、越过。潼关:古地名,在今陕西潼关县东,为古代通往西域的要关之一。 秦原:指关中平原,又称秦川。莽(mǎng)草遍野,荒芜破落。 空舍无炊烟:指人烟稀少,荒凉冷落。 杀气:指战争的残酷气氛。一以盛:完全充满了。 骸骨:尸体
剑阁 我行经过雄伟的关隘,天剑几乎无对手。 遥遥地从远处传来消息,突兀的重壁被阻挡。 远远望去嵯峨山崖间,豁口不盈尺宽。 来到关隘穿雪窦,窥视门户看月亮隙。 在峨峨的山中,万丈一石磐。 都没有客土附着,而总集着精铁积聚。 其间郁丛箐立,其底乱□射。 乌兔失去飞走,蛟螭躲避堂宅。 进门顺着地隧,双峡纵横狭窄。 左作长鲸掀,右类巨鳌掷。 雷轰泯斧凿,云蔚随缕脉。 回风骤长驱,雪气砭领脊。 洪荒想胚胎
沈光文,郑克塽具表归降。 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 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 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 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 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
沈祥龙,字约斋,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以其精湛的隶书技艺和对词作的贡献闻名于世。下面将详细介绍沈祥龙: 1. 基本信息:沈祥龙,字号约斋,原籍娄县(今属上海市松江区),出身于清朝的文人家庭。他的学识涵盖了多个方面,尤其擅长隶书,这一书法流派在中国古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2. 诗词创作:沈祥龙在词作方面也有所涉猎,其作品展现了他对古典文学的理解与热爱。尽管他在词的创作上未能达到顶峰
宋凌云是一位生活在清代的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诗人。 字逸仙,是清朝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李博的妻子。他的作品以其深情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思念。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清江苏吴县人,字实君,号玉洲。 李寅子。 雍正二年进士,官编修。 工诗。 生平游踪,历巴蜀,过秦、汉、唐之故都,望终南、武关之形胜,登泰山,谒孔林,登临凭吊,发而为诗,颇得江山之助。 有《三经附义》、《贞一斋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