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横驰翰墨场,如椽韩笔颇相当。
数篇《琴操》尤高躅,束晰何因便《补亡》。

这首诗是李商隐与张支百研江谈论诗词创作的随笔。以下是逐句释义:

  1. 与张支百研江话诗随笔
  • 这是一首关于谈论诗词创作的作品,可能是在一次文学交流中与张支百研江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心得和技巧。”随笔”通常指的是随手写下的笔记或短文,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非正式场合下与朋友交流时所写。
  1. 李杜横驰翰墨场
  • “李杜”指的是唐朝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横驰”形容他们的作品风格豪放不羁,”翰墨场”则指当时的文人雅士聚集讨论学问、诗文的场所。这句话赞美了这两位诗人的诗才横溢,他们的诗作如骏马般驰骋于文坛之上。
  1. 如椽韩笔颇相当
  • “如椽”形容笔力雄健,如同椽木一般粗壮有力。”韩笔”指韩国(即唐代)的笔力,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以散文见长,但有时也涉笔诗歌。这句话意味着李杜的诗才足以与韩愈相比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1. 数篇《琴操》尤高躅
  • “琴操”是中国古代关于琴艺的经典著作,其中收录了众多关于古代琴曲的故事和解释。”高躅”意为高超的技艺或境界,这里指的是李杜的诗词创作超越了《琴操》中的琴艺记载。这句话表明李杜的诗词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1. 束晰何因便《补亡》
  • “束晰”指的是周代的音乐理论,”《补亡》”则是古代乐府诗的一种形式。这句话可能是在提到李杜的诗歌创作能够弥补古代音乐文献的不足。这里的”便”字可以理解为使、让的意思,表示李杜的诗词创作能够对音乐文献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李杜与韩国笔力,赞扬了李杜的诗才,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乐府诗形式的传承和创新的重视。诗句中的“高躅”、“便”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对诗词艺术的高度赞赏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整首诗充满了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对诗人才华的钦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