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愤著书,论或凭胸臆。
殷勤表素王,已足称神识。
时方贵黄老,经术尚薄蚀。
卓然仰高山,先路导其惑。
骈罗七十子,附圣为羽翼。
遂使弦诵堂,崇祀盛轨则。
我嗟卫道人,曾未预配食。
盲左既酬功,腐迁何愧色。
注释:
道古:诗作名。
子长愤著书,论或凭胸臆:子长,即司马迁,他的《史记》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来写作的。
殷勤表素王,已足称神识:素王,指古代传说中的黄帝,这里指孔子;神识,即超凡脱俗的才智。
时方贵黄老,经术尚薄蚀:黄老之学,指道家哲学思想;薄蚀,指迷信和愚昧。
卓然仰高山,先路导其惑:卓然,高峻的样子;先路,指引导人们走向正确道路的人;惑,迷惑。
骈罗七十子,附圣为羽翼:骈罗,聚集在一起;附圣,指依附于圣人;羽翼,比喻弟子、学生。
遂使弦诵堂,崇祀盛轨则:弦诵堂,指祭祀孔庙的殿堂;崇祀,尊崇祭祀;盛轨则,指道德规范。
我嗟卫道人,曾未预配食:嗟,感叹。卫道人,指卫青,他曾随从汉武帝出征匈奴,立下战功。曾未预配食,意为他未能与孔子一道享受供奉。
盲左既酬功,腐迁何愧色:盲左,指盲人左丘明,他曾在孔子身边学习,后来成为鲁国的史官。酬功,指完成使命;腐迁,指迂腐而不得志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赞孔子的文章。全诗以“道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诗人赞扬了孔子的博学多才和卓越智慧。孔子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涉猎其他学科,如易经、诗经等,因此被称为“素王”。诗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已经达到了神的境界,足以让人们仰望他的智慧和才华。
诗人批判了当时社会风气中的迷信和愚昧现象。他指出,在那个时代,人们过于重视黄老之学和迷信,而忽视了真正的学问。孔子的出现就像高山一样高大,他的教导能够引导人们走出迷茫,走向正确的道路。
诗人表达了对孔子弟子们的感激之情。孔子门下有七十多位弟子,他们都是孔子的得力助手,他们的学问深厚,品行端正,成为了孔子学说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诗人感叹那些未能与孔子共事的卫青等人的遗憾。卫青曾随从汉武帝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并未能与孔子共事,这让他感到十分遗憾。诗人认为,卫青等人的失败在于他们未能像孔子那样追求真理,未能坚守自己的信仰。
这首诗通过赞美孔子的博学多才和卓越智慧,批判当时的社会风气中的迷信和愚昧现象,表达对孔子弟子们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未能与孔子共事的遗憾,展现了作者对孔子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