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不泄神仙事,抗疏曾干世祖知。
每恨南邦本无罪,比留北使欲何为!
忠魂久掩孤城馆,褒诏新镌二品碑。
地下若逢奸似道,为言故国黍离离。
【注释】
- 何巨川:即何昌言,字巨川,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
- 抗疏:上奏章给皇帝。
- 南邦:指南宋。
- 北使:指元朝使者。
- 忠魂:忠臣的魂魄。
- 褒诏:朝廷给予的荣誉诏书。
- 奸似道:奸诈之人如同贾似道(南宋权臣)。
- 黍离离(shuǐ lílí):古代传说中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后,其大臣申旦放火烧了西周的宗庙和先祖的神主牌位,百姓在田间痛哭,有若《诗经》中“彼黍离离”之景。此处比喻亡国之痛。
【赏析】
悼何巨川
何巨川(何昌言)是明朝末年的著名文人,他以文才著称于世,一生著述丰富,尤以史学见长,被誉为“一代词宗”。然而,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应有的赏识,晚年时还被元朝使者扣留,最终冤死狱中。这首诗就是诗人对这位前辈学者的深切缅怀与哀悼之情。
诗人开篇即点明了“奇才”二字,表明何巨川不仅才学非凡,而且有着不平凡的身世背景和传奇经历。他的生平事迹充满了传奇色彩,令人叹为观止。接着,诗人笔锋一转,转而感叹自己的遗憾与无奈。他曾直言相谏,试图唤醒世人对元朝侵略行径的认识,但结果却遭到了元朝统治者的严厉镇压。对此,诗人深感痛心疾首,同时也为自己的忠诚付出而感到无奈和惋惜。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局势。南宋王朝已经灭亡多年,而元朝统治者依然视中原为异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何巨川作为南宋遗民,自然难以忍受元朝的统治。因此,他选择上书朝廷,希望能够唤起人们的觉醒和反抗意识。然而,他的努力却未能改变现实,反而引来了祸端。这种历史的无奈和现实的残酷使得诗人更加悲愤交加。
诗人用“忠魂久掩孤城馆”一句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哀伤。何巨川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忠贞不渝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的遗骨被安葬在孤寂的城馆之中,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而如今,每当人们回忆起这段历史时,都会不禁想起这位英雄般的人物。
整首诗通过对何巨川生平事迹的叙述和对其悲剧命运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前辈学者的深深怀念和无限感慨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残酷和历史无情的一面。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读和品味。
这是一首充满悲愤与哀愁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刻画和深情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沧桑和人性挣扎的世界。让我们一同感受这股力量,并从中汲取勇气和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