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行人惜翠条,而今飞絮满河桥。
一分流水萍初碎,百尺春风雪未消。
微扑妆楼啼半面,乍黏舞席折纤腰。
沾泥更傍谁家砌,帘户新声紫燕娇。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杨花来抒发诗人的羁旅之情和对春天的留恋。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写到了杨花,但侧重点不同,从杨花的飘洒写到杨花给行人带来的喜悦,又到春风雪未消时杨花飞絮满河桥,以及杨花沾泥傍谁家砌的凄凉景象,最后以紫燕娇的帘户新声结束全诗。

首句“曾与行人惜翠条”,点出了杨柳的特点:绿意盎然、枝条柔软、婀娜多姿,而柳枝是行人喜爱的。“惜”字则写出了行人喜爱杨柳的心理。第二句“而今飞絮满河桥”,由惜柳过渡到怜絮。“飞絮”指柳絮,“满河桥”则描绘出春末夏初时,杨柳花漫天飞舞的景象,使人触目伤怀。

第三句“一分流水萍初碎”,描写的是风中杨柳花飘零落水的情景。“微扑妆楼啼半面”,写的是柳絮飞入人们居室后,落在妆楼上,有一半的柳絮还停留在上面,仿佛在啼叫。这两句将杨柳花拟人化,写出了它在空中飘舞时的美丽动人,也写出了它的飘零落水的凄苦。

第四句“乍黏舞席折纤腰”,写的是柳絮被风吹起,粘到了舞席上,折断了舞蹈者的纤腰。这里的“黏”字写出了柳絮飘飞的状态,“折纤腰”则形象地描绘出舞者被柳絮缠住时的窘迫和无奈。

尾联“沾泥更傍谁家砌,帘户新声紫燕娇”,写的是杨花沾泥后更显得凄凉,而紫燕又在帘户中传出美妙的歌声。这两句将杨柳花的飘零落水和紫燕的欢快歌唱相对照,既写出了杨柳花的凄凉,也表现出了紫燕的自由自在和欢快。整首诗通过对杨柳花和紫燕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