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不知暑,泉流山四围。
竹风浑却扇,松雨欲添衣。
逸老为家好,逃喧过客稀。
虚亭无户牖,冉冉白云归。
【诗句释义】
南山紫云山居:紫云山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诗人在这里隐居。
伏日不知暑:伏天,指夏季的三伏。伏日,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因为山居有泉可饮,所以不觉得炎热。
泉流山四围:泉水从四面环绕着这座大山流淌下来。
竹风浑却扇:竹林的风很凉爽,好像不需要扇子一样。
松雨欲添衣:松林里的松针被风吹落,好像要给人们增添衣物一样。
逸老为家好:隐居在这里的老人生活很惬意。
逸老:闲适自得的老人。
为家好:生活安逸舒适。
逃喧过客稀:远离喧闹的城市,很少有来往的客人。
逸老:闲适、自在的老人。
为家好: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感到满意。
逃喧:逃离喧嚣的城市或热闹的场面。
过客稀:来往的客人很少。
虚亭无户牖:空荡荡的亭子里没有窗户。
冉冉白云归:慢慢地,白云回到了这里。
【译文】
伏天里山居不感觉热,四周环绕着清凉的泉水。
竹林的微风像不用扇子一样清凉,松林下的细雨让人想加衣服保暖。
隐居在这里的老人生活很惬意,远离喧闹的城市,很少有来往的客人。
一座空荡荡的亭子里面没有人声,慢慢悠悠地,白云回来了。
【赏析】
此诗写隐者之清适,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联说“伏日不知暑”,点出时间是在夏天三伏,但因山中泉流四绕,故不觉暑热;“泉流”二字又写出山居的静谧。二联写山居的环境清幽。“竹风”二字,既形容风的凉爽,又暗含诗人自己心境的恬淡。三联说山居的生活。“逸老为家好”,说明他乐于这样的生活。“逃喧”句进一步强调这种闲适的心情。四联写山居的孤寂。“虚亭无户牖”是说这空寂的山居,没有人影,更显得幽深冷僻。最后二联写山居的景致。“冉冉白云归”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比作归人,写出了山居的静谧与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