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省足清昼,词垣惊早秋。
美人隔河汉,落月在高楼。
持衣未成曲,吹笛不胜愁。
还趋鳷鹊观,别制鹔鹴裘。
【注】
①鳷(ěi)鹊:一种鸟。传说中,这种鸟有角而短尾,鸣声哀怨。
②曲:指音乐的曲调。
③吹笛不胜愁:指因思念而感到忧愁。
④鹔鹴(xiāng què):一种羽毛,这里指用它来作衣服。
【赏析】
此诗是写景抒情之作,全诗四句,每句都紧扣一个意象,层层深入,最后又回到原点,即“学省足清昼”,表达了作者在上京求学途中的所见所感。
开头两句写自己身居京师学宫,心情舒畅;第三句写词林学士院(文渊阁)早秋景色令人惊心;第四句写美人隔河汉遥不可及,落月照高楼使人愁闷不已。中间两联,写景细腻入微,情景交融,如梦如幻,意境幽深。最后一句写诗人归程匆匆,要赶回故乡了。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贞元年(1295年)赴上都时所作,表达了他游学京师、思乡之情。
首句“学省足清昼”中的“足”字暗含着“不足”的意思,因为足是人的生理需求,但作者却把它换成了“清”字,这就把“足清”(足清昼)与“清昼”联系起来了,清昼是美好的时光,足清则是不珍惜时光的意思。“足清”二字,既是实写学宫之清静,也是虚写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这一句看似平常,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第二句“词垣惊早秋”,词垣指的是翰林院。这里的“惊”字表明作者内心的惊讶之情。早秋时节,秋风萧瑟,树叶凋零,万物萧条,然而词垣之内却是一片宁静祥和。这一句既写出了词垣的安静,也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美人隔河汉”,这里的“美人”指的是自己思念的人。河水相隔,无法相见,只能望洋兴叹。这一句既写出了相思之苦,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落月在高楼”,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月亮高悬夜空,洒下明亮的月光,照亮了高楼的一角。这一句既描绘出了夜晚的美丽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五句“持衣未成曲”,这里的“衣”指的是衣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想要穿上新衣服去见人,但却还没有来得及做成新的衣装。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作者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
第六句“吹笛不胜愁”,这里的“吹笛”指的是奏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因为思念而感到无比的悲伤。这种情感源于对爱人深深的牵挂和不舍。
最后一句“还趋鳷鹊观,别制鹔鹴裘”中的“鳷鹊观”指的是京城附近的一座楼观台,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将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了。同时,我还准备为心爱的人制作一件鹔鹴裘(一种用羽毛制成的皮衣),以表达我的爱意。
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京师求学期间的种种感受和经历,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