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草堂前石一拳,何人移置自何年?
久怜翠色连重地,故拔孤根近九天。
俯仰百年承雨露,等闲千尺接云烟。
故家御史遗书在,为录鳌峰旧赋篇。

视草堂前石一拳,何人移置自何年?

鳌峰者,国史院庭中石名也。伯宁御史为仆言:自其先公时与诸老名胜赋诗者,盖数百篇。今玉堂无本,而御史家具有之。且曰:峰所托差低,盍稍崇其址。乃八月五日既克如命,因赋此以报,且请录示旧诗补故事以传云。

视草堂,即翰林院也。石拳,指石砚也。何人移置,何时移动,皆不可考。

久怜,长久怜惜之。翠色,青绿色也,形容山石的颜色。重地,大地,指大地之上的山石。孤根,独立的树根。近九天,接近天界。

俯仰百年承雨露,等闲千尺接云烟。

俯仰之间,一百年的时间。承,承受。雨露,雨水和露水。等闲,平常。千尺,一千尺。接,接连。云烟,云雾缭绕的景象。

故家御史遗书在,为录鳌峰旧赋篇。

故家御史遗书,指前任御史留下的书信。为录,记录。鳌峰旧赋篇,指以前所写的关于鳌峰的文章。

逐句释义:

看那视草堂前的大石头,拳头大小,是谁把它移动到了这里?

这块石头,是国史院里的一块石碑。为什么将它移到了这里?

很久以来,我就对它充满了怜爱,它的颜色就像翠绿色的大地一样。

这块孤零零的石碑,它的根基已经拔地而起,直插到天上去了。

我们抬头仰望,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低头俯视,也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

那块大石头,就像是在默默地承受着风雨的洗礼。

即使是在平凡的位置上,它也能连接着天空和大地。

我还记得前任御史留给我的信中,提到了关于这块石头的事情。

我想把以前写的关于这块石头的文章记录下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国史院里的一块石头的回忆和感慨。诗人通过对石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这块石头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同时,也通过对这块石头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