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戎马昔升虚,壮士吹笳惨不舒。
关外羽书三月急,道傍茅舍百年馀。
沙田雨足仍生黍,河水冰消不禁渔。
洛下贾生犹献策,平明立在玉阶除。
这首诗的原文是:
次韵杨友直北行道中萧萧戎马昔升虚,壮士吹笳惨不舒。
关外羽书三月急,道傍茅舍百年馀。
沙田雨足仍生黍,河水冰消不禁渔。
洛下贾生犹献策,平明立在玉阶除。
注释:
-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悲壮。
- 戎马:指战争,这里指的是军队。
- 升虚:升天,飞升。
- 壮士吹笳:指英勇的将领吹着军乐。
- 惨不舒:悲伤、压抑。
- 关外:指边境以外的地方,这里指的是边远地区。
- 羽书: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这里指的是战报。
- 三年:指时间。
- 道傍:道路旁边,路边。
- 茅舍:简陋的房屋。
- 生黍:长出庄稼。
- 水消:指河水解冻。
- 洛下:洛阳。
- 贾生:即贾谊,西汉初年的政治家、文学家。
- 献策:提出建议或计谋。
- 玉阶除:皇宫前的台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杨友在北行途中所感所想的描绘。从诗中可以看出,杨友在北行途中,看到了荒凉的景象,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他想到了家乡的亲人,也想到了未来的希望。他的心中既有悲伤,也有坚定的信念。这首诗通过对杨友北行途中所见所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