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东下有茅冈,云是毛公旧隐场。
清露尚馀丹满臼,白云今许草为堂。
冬凭野烧开畬陇,春托山雷净石床。
从此便为千载计,洞天先拜紫玄章。
【注释】仙游:即闽中,指福建省。余岫云:字岫云,福建建安(今建瓯市东)人。余隐士:名不详,隐居者。华山:山名。黄茅冈:山名。规作丹室:准备筑起炼丹的屋子。丹室:炼丹的地方。喜而赋之:高兴之下写下这首诗。五首:这里指诗歌的数量。《全唐诗》录为七绝。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福建建安县时所作。据《闽书》卷一○记载,“余隐士”姓余,号岫云,福建建安人,曾随道士张三丰学道于武当山。
首联“华山东下有茅冈,云是毛公旧隐场”,写诗人寻访古迹的情景。“华山东下”指福州、福清一线以西,包括闽北一带,那里有座著名的道教圣地——武夷山。诗人首先来到了武夷山,在群峰环绕的深幽处发现了一片茅草覆盖的岗阜。这茅草岗阜就是传说中的仙人毛公当年隐居的地方。“云是毛公旧隐场”,表明了诗人对这一古老传说的认同和肯定。
颔联“清露尚馀丹满臼,白云今许草为堂”,写诗人在茅庐中炼丹的情景。炼丹,是指用炉火烧丹砂炼制仙药。这里指的是道士们所进行的辟谷术,即不食五谷杂粮,只吃野菜,以期得道成仙的法术。炼丹时,道士们常常把丹砂磨成细末,放在一个陶制的臼里捣碎。由于丹砂中含有氧化汞,遇水就会产生毒害作用。所以炼丹时,道士们都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例如在臼中铺上一层草木灰或沙土等,以避免丹砂粉末与水接触产生毒害。
尾联“冬凭野烧开畬陇,春托山雷净石床”,写诗人修炼过程中的艰苦生活。炼丹需要大量的草药和矿石,因此道士们必须到野外砍伐柴草和采集矿石。“开”即砍伐的意思。“烧”,指焚烧草木灰来消毒。“畬”,同“畬”,“耨”。古代耕种田亩时,先要翻松土地,然后播种。“山雷”,指打雷声。“净”,清洁的意思。“石床”,指炼丹用的石头制成的炉床。“托”即寄托,引申为依靠、利用的意思。“千载计”,指千年以后。“洞天”,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云笈七签》卷九二引《元始上真经》:“洞者,天也;天者,玄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思是说,天上的仙境是最高的境界,是最高的真理。“紫玄章”,指道教经典中的《道德真经》。《道德真经》共有五千多字。其中“道”、“德”两个词重复出现,这是古人语言表达的一种习惯,称为重言复语。“紫”,指紫色,这里用作动词,表示穿上紫色的衣服以示庄重。“拜”,表示参拜、礼拜,这里用作动词,表示叩头行礼以示恭敬。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道教文化的理解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