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南塘第几桥,翠楼华屋上岧峣。
古文独许扬雄识,幽兴谁为杜甫邀。
伐木春声生涧谷,涉江秋影荡兰苕。
散花如雨携双履,解与高人话寂寥。

【注释】

1.谒饶心道:作者友人。六有先生:作者自号。

2.不识南塘第几桥,翠楼华屋上岧峣(tiáo yáo):南塘是杭州西湖的美称,诗人不知道在杭州西湖的哪个位置。翠楼华屋指杭州西湖边的名胜古迹,诗人不知道它们的位置。岧峣,高峻。

3.古文独许扬雄识:扬雄,西汉时人,曾作《太玄经》。扬雄对《太玄》一书十分精通。

4.幽兴谁为杜甫邀: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他写诗往往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诗人在这里用杜甫来比喻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5.伐木春声生涧谷,涉江秋影荡兰苕:伐木,指采木制作乐器。涧谷,山间的小溪流水。兰苕,一种长而细的草,这里借指秋天的景色。

6.散花如雨携双履,解与高人话寂寥:散花如雨,形容落叶飘零。高人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友人楚石藏主谒饶心道六有先生的一首诗。全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音律之妙,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首句“不识南塘第几桥”,诗人首先向读者介绍了南塘的具体位置。南塘是杭州西湖的美称,诗人不知道在杭州西湖的哪个位置,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接下来一句“翠楼华屋上岧峣”,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南塘周围的环境美景。翠楼华屋是指杭州西湖边的名胜古迹,诗人不知道它们的具体位置。这两句诗通过对南塘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颔联“古文独许扬雄识,幽兴谁为杜甫邀”表达了诗人对古文的热爱与追求。扬雄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太玄经》被誉为中国古典文献中的瑰宝。诗人认为只有扬雄才能理解古文之美,这体现了诗人对古文的尊重与推崇。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常常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诗人在这里用杜甫来比喻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敬仰之情。

颈联“伐木春声生涧谷,涉江秋影荡兰苕”继续描绘了山水之美的景象。伐木声,指砍伐树木的声音。涧谷,山间的小溪流水。这些景象都源于自然,体现了自然美的独特之处。

尾联“散花如雨携双履,解与高人话寂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诗人手持散花,仿佛将花瓣洒向空中,如同一场雨般美丽。他邀请友人一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共同感受这份宁静与安详。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亲密关系,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机会向友人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感到寂寞、孤独,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陪伴。这种情感既真实又感人,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山水之美、音律之妙为主线,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