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次榆林,东望待月出。
大星何煜煜,芒角在昴毕。
草树风不起,蛩蜩绝啁唧。
天高露如霜,客子衣尽白。
羸骖龁馀栈,嫠妇泣幽室。
行吟毛骨寒,坐见河汉没。
驿人告晨征,曈曈晓光发。
【注释】
①榆林:地名,在今陕西榆林县。②煜煜:明亮的样子。③芒角:星名。指参旗、毕宿二星。④蛩:秋虫。⑤龁:啃食。⑥嫠妇:寡妇。⑦河汉:指银河。⑧曈曈:太阳初出的光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诗篇。作者以“日落”始,以“天明”终,把一个清高绝俗、孤寂无伴的游子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联写诗人于八月十五日夜,在榆林驿亭内观赏明月。诗人点出时间是在“至治壬戌年八月十五日”,说明此夜正值中秋。次句点出地点在驿亭,而“东望待月出”则写出了诗人的心境,既表现出他此时对月亮的渴望,也透露出他对仕途的忧虑和不安,同时暗寓着诗人的孤独寂寞和思归之情。
颔联“大星何煜煜,芒角在昴毕。”是说那明亮的大星(应为“太白”)在天空中闪烁着光芒,犹如北斗七星中的参、毕两星一样耀眼。“何煜煜”即“多么明亮”。这句诗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太白星的明亮和高大,使人感到这明亮的星星好像就在自己的眼前。接着,又写“草树风不起,蛩蜩绝啁唧”,意思是草木丛生的地方,没有风声;秋虫不再发出叫声。“绝啁唧”即“不再鸣叫”。这句诗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秋天月夜的静谧和萧瑟。
颈联“天高露如霜,客子衣尽白。”意思是天空高远,地上的露水像白色的霜一样晶莹,而自己衣服已经穿得十分单薄,完全被露水沾湿了。这两句诗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夜晚的寒气袭人。
尾联“羸骖龁馀栈,嫠妇泣幽室。”意思是瘦弱的车驾啃食着栈道,寡妇在深宫之中哭泣着。“龁”同“啃”。这两句诗通过写车马之瘦弱和寡妇之悲苦,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感。
末联“行吟毛骨寒,坐见河汉没。”意思是行走吟诵着诗句,感到寒气侵肌,坐下来观看银河消失。“行吟”即“吟咏”。这两句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中秋之夜吟咏时的寒冷感受和对银河消失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优美,风格清丽,堪称佳作。